 |
|
資料圖片 |
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産業政策》(下稱《政策》),將頁巖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出對生産企業直接補貼,對開採企業減免多項稅費等多項扶持細則。更值得注意的是,頁巖氣開發的市場化方向也得到明確,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勘探開發乃至銷售各環節,實行市場定價的價格機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市場放開、回報可期的環境下,將有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這一産業使得開發有所突破,而擁有先進技術的油服企業、核心設備的生産企業將率先受益,有望迎來黃金時代。
從2012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啟動了兩次頁巖氣招標,不過,實際的開發勘探進程卻遠遠低於預期。按照《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産,頁巖氣産量達到65億方。但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預計,今年頁巖氣産量僅可達到2億方。
在開發受阻背後的是,中國頁巖氣開發關鍵技術依賴國外、開發成本高産量小、管網嚴重落後。為此,《政策》專列一章來主要解決産業技術問題,提出鼓勵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自主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與此同時,按頁巖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巖氣生産企業直接進行補貼,2012年至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每立方米。並鼓勵地方財政根據情況對頁巖氣生産企業進行補貼。
此外,對頁巖氣開採企業減免礦産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研究&&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激勵政策。頁巖氣勘探開發等鼓勵類項目項下進口的國內不能生産的自用設備(包括隨設備進口的技術),按現行有關規定免徵關稅。
而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而言更為有意義的是頁巖氣市場化機制的確立。《政策》明確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巖氣勘探開發;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銷售市場,逐步形成以頁巖氣開採企業、銷售企業及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等多種主體並存的市場格局。與此同時,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
銀河證券認為,頁巖氣産業在“十三五”期間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核心設備企業受益最大,將迎來黃金時代。假設2020年中國頁巖氣産量達到600億立方米,分析師測算全國需打井4萬口左右,行業總投資約8000億元;其中設備總需求2000億元左右,年均需求近2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