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索差異化考核“向糧要政績”
2013-10-30   作者:記者 郭遠明 陳晨 李松 張興軍 張志龍/南昌 西安 重慶 鄭州 濟南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針對農業“非稅”“隱政績”産業特徵造成部分主産區重點工作偏離農業的情況,部分專家學者、基層幹部&&,應當改變當前“唯GDP論英雄”的考核體系,探索産區的差異化考核,設計“有稅農業”轉移支付制度,改變“中央反哺農業、地方反哺工業和城鎮”現狀。
  首先,對主産區的考核標準應當向提高糧食生産能力、農業綜合發展能力傾斜,“向糧要政績、問農要指標”。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GDP本位”的考核體系“一把尺子量到底”,忽略了各地自然條件、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差別,應當在主産區單獨建立考核體系。除了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外,應以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度為標準建立考核制度,不再將農業大縣和工業大縣進行簡單排名,改變“農業弱勢化、幹部邊緣化”現狀,使其安心抓糧。
  第二,在健全基層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同時,探索建立獎補資金與農業産能相挂鉤的轉移支付制度,使農業變為“有稅産業”。江西省宜春市農業局局長鄒獻明建議,應當核定農業大縣第一産業的GDP值,按照二三産業GDP的稅率,計算一産的稅收額度,國家以此為基準,將這一部分“虛擬稅收”作為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給農業大縣。“地方只有做強做大農業産業産值,才能獲得轉移支付”。“例如,2012年宜春市農業産值約300億元,比照二三産業7%左右的稅率,可獲得中央21億元的財政轉移支付額度。”
  第三,完善相關産業配套政策,促進加工、倉儲、物流相結合的農業現代産業發展,延長農業産業鏈。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説,2012年我國農牧漁業總産值為5.2萬億元,農産品加工産值是15萬億元,農産品流通産值超過10萬億元,後兩項之和是前者的兩倍以上,發展前景廣闊。
  山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同理認為,僅靠中央轉移支付主産區財政狀況很難改善,幫助其發展産業才是根本。“支持主産區産業發展,一方面讓種糧大縣種糧不吃虧,一方面發展重點産業,‘兩個輪子一起轉,就像壽光、諸城這些的農業産業大縣,照樣能成為財政大縣’。”
  第四,“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逐步減免主産區的項目配套,促使産糧大縣財權與事權相匹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林萬龍建議,應對産糧大縣的債務進行分類調查,劃清責任歸屬,逐年核銷其因執行中央糧食政策而積累的銀行債務,營造相對寬鬆的財政和金融環境。逐步調整財稅關係,給産糧大縣更多財權,實現財權與事權的統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工業招商侃半天,談到農業一支煙” 2013-10-30
農業部發布第二批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名單 2013-10-28
哈爾濱農業開發新模式:資金打捆用 項目鏈條化 2013-10-23
南水北調水源保護拉動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2013-10-21
農業部長韓長賦妙語談“三農” 2013-10-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