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市場連續第三次遭遇空窗,24日,央行繼續暫停了逆回購操作。這一舉措加大了市場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貨幣市場利率周四繼續大幅飆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2W品種暴漲101.1BP至4.882%,隔夜品種漲30.8BP至4.088%,1W品種漲68.8BP至4.68%,1M品種漲58.6BP至5.4%。 主流經濟學家認為,央行僅在邊際上略有偏緊,總體上仍然維持中性貨幣政策。但有觀點認為,面對外匯佔款回升、信貸增速居高不下的現狀,央行適時關掉短期流動性龍頭以維持資金“不松不緊”的緊平衡狀態,貨幣政策操作有從中性向中性趨緊轉變的壓力。也有交易員認為,逆回購階段性退出或已定音,對於目前銀行間資金相對較緊的狀態,可能通過非公開的SLO工具來解決。 WIND數據顯示,本週公開市場無央票到期,有580億逆回購到期形成自然資金缺口,據此計算,本週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580億。與此同時,本週有一筆400億元6個月國庫現金到期,但央行亦沒有續發,這對銀行間資金面亦形成抽水。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陳龍&&,資金價格的大幅上行主要受到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一是財稅上繳,二是央行公開市場的資金回籠,三是有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另外前期SLF(中央銀行常備借貸便利)到期沒續。 對於公開市場操作的轉型,機構的判斷較為一致,認為主要是基於對衝外匯佔款考慮。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分析,央行操作轉緊主要源於外匯流入加快,三季度外儲增1600億美元,增加對衝壓力;以及央行認為貨幣信貸增長較快,存在收緊壓力。 對於未來的流動性趨勢,國泰君安分析師陳雷判斷,從逆回購縮量到暫停操作的行為給市場帶來收緊流動性的預期,預計資金面緊張只是暫時性,且當前的市場利率水平是央行可以容忍的,除非出現六月份資金價格大幅上行的情形,否則央行不會輕易主動釋放流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