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最重要問題:過度壟斷PK風險監管
2013-10-18   作者:梁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對於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專家學者和官員存在不同意見。在16日舉行的“2013中國大金融高峰論壇”上,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官員就此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存在過度壟斷的問題。而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長遠發展的多樣化的金融體系,就必須要破除過度壟斷因素。中國現在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最難的就是化解既得利益群體的制約和阻礙改革的問題。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並不認同,他認為,十多年來中國金融改革始終是在推進市場化的進程。“現在中國金融機構的數量,村鎮銀行已經到了1000家,小額貸款公司上萬家,農村信用社等法人機構也都是好幾百家,上千家,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在存貸款市場上的份額現在已經不足50%”。
  徐諾金指出,中國金融改革將進一步推進的方向明確,而當前我國金融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怎樣找好創新發展與安全穩定的“平衡點”。他舉例稱,發展民營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央行都是抱着支持的態度,但是發展創新要與安全穩定相平衡,回想中國金融的民營化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的金融方面,央行從七八十年代就開始一直探索,過去的城市信用社發展一批,後來紛紛關閉,信託公司過去發展一批,後來紛紛停業整頓。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風險的管理。曹遠征稱,中國目前競爭市場也有了,各種理財品種也出現了,同時利率、匯率也開始自由化,接下來的挑戰是能不能抵禦風險,能不能對産品進行設計,這個設計能不能對風險進行合理定價。目前中國金融體系配置風險的能力是比較弱的。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中國金融在結構、市場化程度和開放度上均面臨着重大缺陷。
  第一,中國金融結構是剛性的,缺乏充分吸收風險的彈性能力,主要表現在産品層面上,尤其證券化的産品比重太低了。判斷一個國家的金融能力不在於它的資源配置能力,而在於它的風險配置能力,若金融體系吸收風險的能力很弱,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就是落後的。第二,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度還是比較低,包括融資、投資活動以及定價機制。第三,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還是不夠高,我國大規模改革的時代已然來臨。雖然前面也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和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金融資産亞洲第二不值得炫耀 2013-10-11
互聯網金融創新潮涌中國金融變革加速 2013-09-16
存款利率市場化:達沃斯釋放中國金融改革加速信號 2013-09-14
改革開放才是中國金融市場的出口 2013-07-19
中國金融強國夢道阻且長 2013-06-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