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物價上漲 進入什麼通道?
2013-10-17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字號

  近期,蔬菜、肉類、雞蛋、糧食價格都在上漲。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漲了3.1%,令市場感到意外。同時,9月出口也意外的下跌了0.3%。那麼,CPI與出口增長數據為何會讓市場感到意外?經濟數據中新的變化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未來物價會不會進入上漲的快車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財經評論馬光遠、張鴻共同評論。

  如何解讀9月重要經濟數據?為什麼説9月CPI微漲意義重大?我們又該如何看待9月外貿出口呈現負增長?下一步宏觀經濟走勢到底該怎樣去判斷?

  在山東安丘蒜姜交易市場,由於這兩個月生薑價格上漲迅速,姜你軍捲土重來,很多蔬菜貿易商到這裡價格基本不用談,馬上成交提貨,以防姜價繼續走高。近一個多月,這個市場每天生薑的交易量在100噸左右,與兩三個月前相比,日銷量增加了50%。

  姜在漲,其它菜價如何?

  劉存領(北京新發地市場蔬菜批發商):前幾年要是這個季節,我們都去山東拉(菜)了,從山東往(北京)拉,現在一般的就是山東的往回拉,這個價格就調上去了。

  採購者:(菜價)接受不了,太貴了。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最新物價數據,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1%。9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1%,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8.9%,豬肉價格上漲5.9%,糧食價格上漲4%。

  進入10月中旬,一系列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海關總署發布,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9.07萬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後同比增長7.7%。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同比增長8%;進口9.01萬億元,同比增長7.3%;貿易順差1.05萬億元。

  鄭躍聲(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進入三季度,我國進出口10629.4億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6%,總體上呈現了低位企穩的態勢。

  朱民(國際基金貨幣組織副總裁):我們做過分析,就是危機以前,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GDP增長波動的影響,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今天這個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GDP波動的影響,高達百分之七十,表明了外部經濟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張鴻:蔬菜的漲幅已經快趕上北京房價的漲幅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也意外,因為我知道它肯定是比上個月要漲幅高,我沒想到的有兩點:第一,食品價格漲幅這麼高,我平常也買菜,可能也習慣了這麼多個月來它不斷地漲,所以可能弱化了這個漲的敏感;第二,我沒想到9月份自然災害影響這麼大,因為好像洪澇災害,包括颱風好像10月份以後發生的比較多,重要的是3其實是個心裏線,就是上一次在3以上是兩會以前。我隱約覺得不會超過3,所以我覺得應該是2.9,超過3了,我真的覺得挺意外。

  我們在説天氣的時候,如果説溫度的話,它有環境溫度,還有我們的體感溫度,就是我們對觀眾做調查,很多人可能感受到的絕不僅僅是3.1,可能感受的比這個高,為什麼?因為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蔬菜漲的是18.9%,肉類是上漲了6.6,其中豬肉是5.9,然後鮮果是12.5,這都是遠遠超過3.1。其中蔬菜的漲幅已經快趕上北京房價的漲幅了。

  馬光遠:如果連續三個月超過3% 那麼就進入通脹時代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説市場的預測中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搖擺0.2到0.3個百分點,應該説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在正常裏面有一個不正常,就是超過3%,因為3%是一個心理界限,3%如果連續三個月的話,那麼經濟學上來講的話,它就進入通脹時代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講,物價怎麼了?物價會何去何從?

  第一個是已經進入了通脹,事實上從前幾個月開始,物價新增漲價因素已經表現的比較明顯,那麼這個月3.1個百分點裏面,2.3個百分點屬於新增漲價因素。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物價上漲的趨勢已經確立,特別是豬肉價格,我們看這個月漲了5.9個百分點。事實上一直在漲,豬肉價格目前的價位還沒有處在高位,所以就這個來講,第一,當然比預測的要高了一點;第二,它進入3%的點;第三,未來的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明顯。當然有季節性因素,比如説中秋。上個月,有一個種生薑的農民講,他把生薑賣的有點快了,他以前的已經賣了,現在地裏面的還沒漲出來,他有點着急,説恨不得現在全部拔出來賣掉,説明“姜你軍”又回來了。

  應該來講,事實上大家一直有一個誤會,多年以來,在CPI的數據裏面,如果分成農村和城市的話,農村的漲幅一般要高於城市。從2000年到2008年,城鄉居民的CPI上漲是2.4,平均2.4,但是農村平均上漲2.7,城市只有2.1,差0.6個百分點。我們現在看到導致CPI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吃的,那麼吃的農村都有,它的價格應該低,這是導致大家出現偏差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農民收入的效應,包括在整個的生活水平裏,那麼吃穿用在農村,佔他收入的比重要高於城市。包括農村的整個流通體系多年來是不健全的,那麼這導致它價格的摩擦成本也是很高的。

  張鴻:中國的通脹走勢基本上和豬周期在一條線上.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經常説的恩格爾系數就是,你的吃的基本支出要佔你整個支出的比重,農村人比城裏人要高,一個是他需求高,第二就是自然災害等等這些影響,蔬菜,吃的水果、肉類的價格,可能農村受影響的程度會高一些。農民處在低收入的時候,處在包括物流等等不暢通的時候,他受的影響特別吃虧就在於,如果説價格,菜價上漲的話,他的受益沒那麼高,但如果説這些上漲帶來的副作用,他可能成本反而要增加得高。所以如果説農民有體感CPI的話,那他應該比城裏人要感覺的更明顯。

  如果我們看中國的通脹走勢,那基本上就和我們原來經常講的豬周期是在一條線上,前後差不多,那這一次豬周期從什麼時候開始?從5月份開始,所以如果豬周期是兩三年的話,那就是説它上漲的周期其實剛剛開始,所以接下來的壓力在哪呢?就是7,8月份,一般來説牛羊肉的消費會七上八下,就是牛羊肉在夏天的消費比較低,但是牛羊肉的漲幅今年一直是這樣持續上漲。

  馬光遠:從8月份開始 整個物價已經進入了上漲通道.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事實上我們年初制定的目標是3.5,所以大家因為在前9個月,現在是2.5,還有一個百分點的距離,應該説完成3.5的目標,目前我仍然是樂觀的,但是在樂觀裏面應該有不樂觀的因素,就是説四季度不確定的因素非常大。當然我們很多時候談到物價的時候,我們總是強調這個因素,那個因素,但是冬天總會到來,每年都有春節,那我們要找一些特殊因素,那麼今年最特殊的因素是什麼?第一,我最擔心的是掉以輕心,因為離政策目標還有距離;第二,事實上從上上個月開始,整個物價已經進入了上漲通道,我記得8月份是2.6,7月份是2.7,所以那時有很多人説物價又掉下來了,事實上從結構因素去分析,8月份,新增漲價因素已經很明顯了,所以我擔心大家看到3.1,感到有點意外,但是沒有引起重視。

  我覺得未來應該説,把穩物價仍然要作為一個重點任務,我記得克強總理談到它的上線下線的時候,多次談到物價的問題,也就是物價不能突破上線,我覺得應該落實到實處,也就是説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很多自然災害,四季度會怎麼樣?四季度如果説嚴重的霜凍等等到來的話,對菜價的影響會更加明顯,所以我覺得物價又回來了,重視物價的心理應該放到政策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天平上。

  張鴻:美國即便經濟復蘇 對外來的需求也沒我們想象的高.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有一點意外,但是後來看了一下數據,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是去年9月份基數比較高;第二就是中秋節一放假,中國出口就影響了。但我其實是更加深層的擔憂在哪?就是我們原來通常説,美國、歐洲這些國家,美國現在基本上算是復蘇了,正在復蘇當中,但是這個復蘇對中國的出口的拉動是不是像原來我們的期望的那樣?美國一復蘇,對中國的需求就上來了,我們生産的東西就可以出口了,然後出口就增長了?現在我擔心的是,美國越來越多的在自主復蘇,就是它復蘇了,它自己的製造業也在升級,可能對外來的需求沒有那麼高了,這樣我們單純的期望可能有點一廂情願,美國現在就是復蘇起來,對我們的出口拉動可能也沒那麼大。

  經濟到底接下來會怎麼增長?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那可能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改革,現在我們看出口的影響其實是某種程度上我們自主的轉型可能沒轉得那麼好。所以包括PMI數據出來以後,國家統計局也説,我們看到了一些復蘇的跡象,但是這個復蘇的跡象其實是有區別的。星期五還會有一個我們三季度整個的數據出來,出來以後,普遍的我們分析是,是有復蘇,但是復蘇是有區別的,就是國有企業會好一點,大型企業會好一點,但民營企業壓力反而越來越大。

  馬光遠:中國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今年事實上9月份這個數字很重要,因為今年以來我認為三架馬車裏面最不確定的就是進出口。一季度增長很好,但後來壓縮了水分以後,二季度不怎麼好看,三季度前兩個月表現還不錯,第三個月又下來,這説明什麼?説明國際外部的環境仍然是不確定的,而且仍然很難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我們對出口本身在政策的扶持上,包括對出口企業隨時的動態關注上,我覺得政策上一定要跟蹤;另一方面,還是應該主動轉型,不能寄希望於人家的感恩節、聖誕節等等來拉動我們的出口。今年整個以來,事實上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大家一方面不斷地在強調我們的出口,另一方面,我們慢慢地在搞一些內需的工作。所以我認為這個月的數字下來不能説明問題,但是應該引起政策的警惕。

  整體我倒沒那麼悲觀,因為今年,首先我們的目標是7.5,我們現在仍然在7.5以上,三季度肯定比二季度好,這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也就是説現在我們從PPI也能看出來,儘管已經連續19個月是負數,但是逐漸的在好轉,所以我認為四季度,完成由負轉正的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所以整體我仍然最後想跟大家説,一定告別8%這個數字,你拿8%來説事,任何成績你都看不到,但是如果你看到7.5,7.5以上的就是好成績,在好轉,中國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我認為是小概率事件。

  這是長期的結構性的問題,小企業的狀況,民間資本的投資等等,剛才張鴻講要通過改革來解決,不可能靠我們每一個月的數據觀察來得到,我們可能五年六年以後,能夠看到一個比較實質性的變化,但是所每一個月的變化,我認為這種變化會比較慢。

  連平:CPI全年超過3%的可能性比較小 應該在2.6%左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四季度經濟運行來看,從環比看,GDP應該還會進一步回升,所以總需求、內需和外需來看,都可能處在一個繼續擴張的過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庫存增加也會相對比較明顯。這樣一來,會拉動市場各方面的産品價格,包括對CPI也會有一個向上的推動。我們預期,可能四季度的CPI上升的幅度比市場原來的預期可能會來得高一點,不排除四季度還有些月份,CPI會超過3%,當然,總體是在3%左右來波動,CPI應該會再一個可控的目標範圍內來波動,我們認為,全年超過3%的可能性比較小,應該是在2.6%左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安心養老 需要多少錢? 2013-10-12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養老醫療 你擔心什麼? 2013-10-11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樓市:空頭絕跡 是何預兆? 2013-10-10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戰鬥黃金周 明年再戰? 2013-10-10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和田玉年年漲 是炒作?是回歸? 2013-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