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財稅等配套政策將陸續&&
中國政府網15日消息,國務院近日發布《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未來五年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嚴重産能過剩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為保障任務和目標的實施和完成,《指導意見》特別明確了行業管理、財稅、價格、金融、土地、環保、職工安置、信息公開、監督檢查等九項政策措施。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將陸續&&價格、財稅等相關配套政策。
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産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於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産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我國産能過剩問題有着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需求低迷,而國內需求又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相關産業沒有及時實現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逐步形成落後産能。
工信部産業政策司有關負責人&&,相關産能嚴重過剩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了化解産能過剩的更高要求和任務:要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基礎上,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等措施,鼓勵地方提高淘汰落後産能標準,2015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
《指導意見》強調,要通過市場機制擴大國內有效需求。適應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需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消化部分過剩産能。推動建材下鄉,穩步擴大鋼材、水泥、鋁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場需求。優化航運運力結構,加快淘汰更新老舊運輸船舶。
《指導意見》強調,將完善和規範價格政策。按照體現資源稀缺性和環境成本的原則,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各地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優惠電價政策進行清理整頓。中央財政加大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實施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重組,提高市場競爭力。對向境外轉移過剩産能的企業,其出口設備及産品可按現行規定享受出口退稅政策。
專家&&,進一步化解産能過剩問題特別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國的産能過剩除了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外,還有政府過度利用稅收、土地等政策盲目招商的原因。所以要引導各級地方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淘汰落後産能極有可能遭遇地方政府阻礙,行政性指令只是短期對策,要從根本上化解過剩危機,還需減少政府干預,依賴市場機制改革生産要素價格,實現行業充分競爭,推動內需增長和産業升級。”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姚景源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新的政策突出了改革創新的思路,即通過“四個一批”化解持續多年的矛盾。通過擴內需消化一批,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轉移一批,兼併重組整合一批,嚴格環保等准入淘汰一批。
他説,“化解産能過剩最有效率的機制是市場機制,真實的供給和需求能夠引導資源分配,政府需要消除阻礙市場機制的體制,取消不合理的保護和補貼,産能就會慢慢達到均衡。”
工信部産業政策司有關負責人也&&,“去産能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外需靠不住的情況下只能靠內需,需要依賴收入分配體制和生産要素價格改革。這些不是一兩年能夠到位的。”
關於《指導意見》對市場的影響,有關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政策對相關行業將形成結構性影響,抑制的是落後産能,加大了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另外,政策對全社會物價指數影響不大,而對相關行業的價格影響則可能呈現不同的效應。
中信證券有關分析師&&,從鋼鐵行業看,淘汰落後企業名單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多以生産線螺為主,所以對整個行業價格影響不大。對於鋼鐵上市公司來説,由於所涉及的落後産能佔其總量的比重很小,所以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不大。而《指導意見》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建築和政府投資建設領域鋼結構使用比例等政策措施,對相關上市公司則是一個政策利好。
海通證券有關分析師指出,《指導意見》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廣應用更加節能、安全、環保、高效的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工藝技術,提升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製造能力。由此,五大行業中的創新型企業將得到財稅政策和市場需求兩方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