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洩露令博友驚呼"害怕" 立法保護個人信息迫在眉睫
2013-10-14   作者:記者 於璐/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報道,國內第三方漏洞監測平台烏雲網的一份報告稱,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為如家等多家酒店提供的無線門戶認證系統存在信息洩露的安全隱患。不少博友&&,客人入住信息遭洩露,相關技術及管理必須提升,並引以為戒。而隨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個人信息數據這塊蛋糕越發誘人,建設個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已是刻不容緩。

  信息洩露令博友驚呼“害怕”

  酒店客戶信息遭洩露事件被曝光後,不少博友驚呼:如今酒店開房也不保密了,我們的個人信息還安全嗎?
  據報道,如家酒店13日&&,其所合作的無線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確實是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酒店對此非常重視,已與慧達驛站方面配合,對漏洞進行了檢查,並迅速恢復。另外,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已經在其官方網站和各媒體渠道發布了聲明,澄清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在無線門戶業務領域與華住酒店集團及旗下漢庭酒店沒有合作關係。
  博友“蘇佳”説,公眾的入住記錄存在洩露危機,後患無窮。這些信息中包括了客戶名、身份證號、開房日期、房間號等重要隱私,一旦被心懷歹意之人利用,可能招致詐騙、誘拐等;就算這些隱私被賣給各大推銷、保險公司,每天幾個推銷電話也夠讓人心煩意亂。
  更多博友則表達了“害怕”、“恐怖”的感受。博友“達達”説,雖然自己沒在酒店房間做過什麼對不起良心的事,但驚聞酒店入住信息能被如此詳細地公布在網絡上,還是不禁打起了寒戰。試想,入住酒店這樣隱私的事都會被公之於眾,那每一位公民的社會行為還有多少隱秘性可言?

  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頻現

  針對此次酒店入住信息遭洩露事件,許多博友認為酒店方面必須進行管理提升,並引以為戒。聯想到之前一些領域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比如,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網點販賣收發件人信息單,以及電信、互聯網企業、中介公司等洩露用戶信息,有博友指出,處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事件頻發,提示了大數據時代保護數據安全的緊迫性。
  博友“風清風正”説,網絡經濟發展的必然是匯聚大量個人信息,從而將社會帶入大數據時代,而數據的累積又能助推虛擬和實體經濟增值。因此,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商業價值被充分體現,甚至可以用貨幣來衡量。在這種情況下,大數據信息安全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博友“風中雲”説,保障個人信息安全面臨兩大掣肘:一方面是技術,目前我國數據信息被惡意使用現象仍難以掌控。另一方面是管理,我國企業和個人對數據信息的保護意識尚不強烈,往往是出了事以後才意識到嚴重性。因此,必須硬體、軟體兩手一起抓。

  儘早&&個人信息保護法

  放眼大數據時代,有博友指出,在加強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同時,加強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建設同樣刻不容緩,法律約束與制裁必不可少。
  博友“丁金坤”説,入住記錄,是個人隱私,酒店洩露入住客人信息是一起嚴重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事件。在民法上,酒店與第三方公司,均對旅客構成侵權;而在刑法上,如果酒店是非法提供或者出售公民信息的,則涉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第三方是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則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因此,應儘早&&《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予以懲罰,尤其是公權力的濫用,以及酒店、火車站等單位的泄密,應予嚴懲。
  博友“巍子”説,隨着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個人信息安全隱患重重的環境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法律“護航”,要善於使用法律武器,約束各行各業對個人信息的管理,有知法犯法者,必須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博友“潘璠”説,法律需要針對兩方面情況作出規定。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是,對很多自動生成的大數據信息進行蒐集處理,可以生成很多有價值的統計信息。法律既要保障這些合法的開發利用,同時還要細化處罰條款。另一種情況是,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或查處犯罪行為,需要採取一些特殊手段。但這也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總之,需要盡快立法以適應大數據時代保護公民隱私的需要。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要紅包短信”暴露個人信息保護漏洞 2013-08-16
在保護好個人信息的前提下用好大數據 2013-08-12
保護個人信息不是限制信息流動 2013-04-23
個人信息保護,亟待立法! 2013-03-21
保護個人信息要有章可循 2013-01-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