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遺産稅收入一年能達2000億 應500萬起徵
2013-10-13   作者:  來源:半島晨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遺産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的傳言成為討論熱點。儘管被指披露信息的國務院參事劉桓後來否認有此一説,但遺産稅的爭議熱度不減。不少人對網上流傳的遺産稅80萬元起徵的説法格外關注:“80萬就起徵,在北京隨便有套房不就超了?這還能叫‘富人稅’嗎? ”

  回望 遺産稅是個“狼來了”的故事

  遺産稅是財産稅的一個普通稅種,是指以被繼承人去世後所遺留的財産為徵稅對象,向遺産的繼承人和受贈人徵收的稅。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對188個國家的信息進行了收集和檢索,發現有114個國家和地區開徵遺産稅或對遺産課徵其他稅收,佔比61%。

  遺産稅並不是新近舶來的洋玩意兒。資料顯示,1950年通過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中就已經規定要開徵遺産稅,但由於條件所限,一直沒有開徵。1994年稅制改革時,政府再次把徵收遺産稅列入稅制改革方案,但並未真正實施。1999年1月,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又一次把遺産稅的開徵提上案頭,仍然沒有下文。

  另據媒體報道,2004年,財政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産稅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新版草案》),並在2010年進行了修訂,但草案目前並未上升為法律。

  目的 徵收遺産稅以調整貧富差距

  今年3月,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發布《遺産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報告認為,無論從社會公平政策、轉變增長方式,還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遺産稅改革的時機均已成熟,條件也已基本具備。在政策層面上,今年2月&&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中就提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産稅問題”;而2010年《遺産稅暫行條例(草案)》的修改版也已上報國務院。

  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劉浩認為,一方面,目前我國富有人群子女在財富、教育、科技等領域具有市場領先優勢;另一方面,農民工後代在經濟能力和素質教育上處於弱勢。這些導致他們在競爭起點上存在財産能力、教育能力等方面的不公平,在競爭結果中還存在再分配乏力和財産稅調節缺失的問題。而遺産稅可以起到定向調節和校正作用。《遺産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的報告還提到,徵收遺産稅能夠穩定地方財力來源,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遺産稅收入一般可達稅收總額的1%~2%。中國按遺産稅收入達稅收總額的2%計算,2012年此項收入就能達到2000億元。

  標準 80萬起徵的説法其實是十年前的

  徵收遺産稅的風聲剛一傳出,多少有那麼一點“家底”的人就不淡定了:“活着的時候每筆錢都是繳了稅的,為什麼死了還要再交遺産稅? ”也有人對此不屑一顧:“個人有多少財産還沒查清,這就要開徵? ”“連官員財産公示都做不到,談何對他們徵收遺産稅? ”更有人琢磨起了避稅的門道:“要是都像房叔房姐房媳那樣,一人多弄幾個戶口,或者把錢存到別人名下,是不是就能順利通關? ”

  尤其是網上流傳的80萬起徵的説法挑戰了眾人的神經。“80萬就起徵,在北京隨便有套房不就超了?以北京目前的房價水平五環內均價3萬至4萬人民幣計算,擁有30平方米住房面積就超80萬了!這還能叫‘富人稅’嗎? ”其實,80萬元起徵的説法來源於十年前有關部門擬推出的一份草案,其內容早已過時,不具有可操作性了。

  “遺産稅並非一個大眾化的稅種,應定性為一個小眾稅種,只向高收入人群徵收,絕不能面向工薪階層等中低收入群體徵收。 ” ——劉劍文

  存在問題

  1、可能導致資本外流

  “現在根本不可能開徵遺産稅,開徵一個稅種要解決為什麼徵收,如何保證公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雖然代際公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遺産稅調節,但是也與一個社會對待財富的態度密切相關。比如,開徵遺産稅或遺産稅稅率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與不開徵或稅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相比,總是處於不利地位。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也提到,開徵遺産稅會有四個副作用,一是富人將資産大量向國外轉移,導致資本流失;二是父母提前向子女轉讓資産,出現眾多“娃娃業主”、“娃娃富翁”;三是對儲蓄與投資也有一定影響;四是稅收徵管成本較高。

  2、富人避稅辦法比窮人多得多

  實際上,在遺産稅開徵歷史悠久的國家,對這一稅種的功能也在不斷反思調整。比如美國就有數據顯示,遺産稅最終有一半落在遺産總價值在500萬美元以下的階層身上,而真正的大富豪往往通過成立基金、將資産向海外轉移等路徑規避遺産稅。法國去年也出現了所謂富人逃亡熱潮。富豪們往往擁有“會飛”的翅膀,其應對包括遺産稅在內的各種稅收,比普通人辦法多得多。

  去年12月,深圳市提出十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思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試徵遺産稅的建議。就在消息傳出後不久,深圳出現了一張年繳保費2000多萬元的鉅額保單。這種被稱為“富人險”的投保方式,主要就是出於避稅和資産傳承的考慮。

  專家解讀

  1、徵收遺産稅的時機成熟了嗎?

  劉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務系主任):我認為,遺産稅像“狼來了”的故事那樣,已經喊了多次了,而這一次,“狼”依然不會馬上來:

  全面的個人財産登記、評估制度還沒有完善,財産範圍目前沒有明確的界定,稅務機關的徵管水平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政府現在連房産稅的徵收都小心翼翼,面對比房産範圍大的遺産,就更不會輕舉妄動。

  另外,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很景氣,民眾普遍存在“稅感焦慮”。遺産稅是直接稅,納稅人交稅感覺更為明顯,政府近期不會輕易挑動老百姓那根敏感的神經。

  2、起徵點多少比較合適?

  劉劍文(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起徵點為80萬元的説法,是來源於10年前有關部門擬推出的《新版草案》等文件,其內容早已過時,不具有可操作性了。如果在近期內推出遺産稅,因為現在受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確實應當考慮較大幅度地提高起徵點,可否考慮對500萬元以上部分徵稅。

  因為遺産稅應該定義為一個解決貧富差距、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稅種,是個人所得稅的一個有益補充。遺産稅並非一個大眾化的稅種,應定性為一個小眾稅種,只向高收入人群徵收,絕不能面向工薪階層等中低收入群體徵收。

  經驗

  有些地方因設置不當停徵遺産稅

  遺産稅曾被很多國家和地區採用,也一直伴隨着社會爭議。近年來曾有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家或地區停徵過遺産稅。其原因就包括因為起徵點和稅率設置不當,導致徵收到了不少社會、家庭負擔都較大的中産階層頭上,背離了調節高收入人群收入的初衷。

  美國富豪反對取消遺産稅

  美國則是一個多數富人支持徵收遺産稅的國家。小布什政府曾提議取消遺産稅,卻遭到廣大富裕階層的反對。理由一是美國富人擔心取消遺産稅會使其子女失去進取、創業的自主精神。理由二是部分富人也擔心政府取消遺産稅後會在其他領域加稅,反而不利於其企業運營。目前美國個人遺産稅的起徵點較高,為500萬美元,夫婦是1000萬美元起徵,稅率為35%。綜合《中國民航報》、《經濟觀察報》、《北京晚報》、《京華時報[微博]》報道

  各國模式

  1、開徵遺産稅的同時開徵贈與稅,如美國、日本、韓國等。

  2、遺産稅和贈與稅同時課徵,但對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的財産除按年或按次課徵贈與稅外,還須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對其生前贈與的財産總額與遺産合併一起徵收遺産稅,原來已納的贈與稅給予扣減。意大利、新西蘭等曾經如此。

  3、僅開徵遺産稅,但對被繼承人死亡前若干年內贈與的財産追徵遺産稅。如英國對被繼承人死亡前7年內贈與的財産課徵遺産稅;新加坡對被繼承人死亡前5年內贈與他人的財産課徵遺産稅。

  4、只開徵遺産稅,對生前贈與不徵稅。如伊朗只對因繼承或受遺贈而獲得的所有財産徵收遺産稅。

  5、只徵收贈與稅。如加納只對平常贈與徵收贈與稅,對遺囑中遺留財産和無遺囑的財産繼承均不課稅。

  6、對遺産和平時贈與都不徵稅,中國是其中之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不與民爭利的遺産稅,這個可以有 2013-10-11
以縮小貧富差距的名義開徵遺産稅 2013-10-11
聲音[2013-10-11] 2013-10-11
遺産稅應有一個較高起點 2013-10-10
徵收遺産稅不能急功近利 2013-10-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