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業救市內外並行 出口關稅明年或取消
2013-10-11   作者:段心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在控制煤炭出口近10年之後,中國可能在明年放鬆對煤炭出口的管制。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取消中國煤炭出口的稅率,擬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
  目前,我國對煤炭出口仍執行暫定稅率,對煙煤、褐煤、泥煤徵收10%的出口關稅。制定相對較高的出口關稅意在控制我國的煤炭出口,緩解前些年國內煤炭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而隨着煤炭行情走低,控制煤炭出口的必要性已經大不如前。
  不過,上述人士稱,由於中國對煤炭出口實行配額制管理,能夠受益於取消出口稅率的企業很有限。雖然短期內對這些企業的狀況能夠起到緩解作用,但在全球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中國重新加大對國際煤炭市場的供給將引發連鎖反應,煤炭企業仍將繼續過苦日子。
  “最糟糕的時候還沒到。”他對本報記者説。

  出口量十年下降92%

  “中國的煤炭出口已經放下10年了。”煤炭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説,“重新往外走沒那麼容易。”
  在2000年之前,中國曾經一度是全球煤炭市場重要的供應國,進口煤炭量不足出口煤炭量的5%。中國政府也在當時鼓勵煤炭出口,對煤炭出口執行出口退稅政策,最高時出口退稅率曾達到15%。
  海關數據顯示, 2001-2003年,中國煤炭出口高速增長,佔到全球煤炭貿易量的14.36%,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煤炭進口國。2003年,中國煤炭出口量逼近1億噸。而在今年1-8月,中國煤炭出口量只有542萬噸。
  上述煤炭行業人士預計,今年中國煤炭出口量達到800萬噸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就意味着過去10年中國煤炭出口量下降了約92%。
  如此大幅度的下降離不開中國在煤炭出口上的政策引導。從2002年開始, 中國的煤炭進口量快速增長,顯示出中國國內煤炭需求量大幅提高。因此,在2004年中國&&煤炭出口配額制的相關政策,開始了對煤炭出口的控制。
  根據這項政策,中國只有少數幾家擁有煤炭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可以從事出口業務,而且每年的出口量要由主管部門進行配置。到2006年煤炭出口退稅政策退出了歷史舞&,中國結束了鼓勵煤炭出口的時代。
  此後,中國開始對煤炭徵收出口關稅,並逐步上調。到2008年8月20日,中國的焦炭的出口暫定稅率由25%提高到40%;煉焦煤出口暫定稅率由5%提高至10%;並且對其他煙煤等徵收出口暫定關稅,暫定稅率為10%。
  到了2009年,中國已經成了煤炭凈進口國。中國當年的煤炭出口量僅為2240萬噸,而進口量則達到1.3億噸。
  去年中國煤炭出口量已經不到1000萬噸,這種趨勢在今年仍將延續。

  引發連鎖反應

  中國具備出口經營權的僅有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山煤集團、五礦集團4家企業。如果明年煤炭出口稅率取消,這4家企業將是直接受益者。但國際市場能給中國留下多少空間仍然充滿懸念。畢竟在煤炭出口政策未有任何調整的去年,中國煤炭出口量下降超過36%,而2011年則下降了23%。
  “全球煤炭市場還是供大於求的。中國把出口關稅取消後,會進一步拉低國際煤炭市場的價格。”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説,“這樣的話中國沿海地區會加大煤炭的進口,對中國國內的煤炭價格造成衝擊。”
  由於國內仍然是煤炭企業的主要市場,在國內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煤炭企業只好進一步壓低價格,從而形成了一個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
  在短期內,已經握有明年出口訂單的企業就可以憑藉取消出口稅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而未來的新訂單則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
  “印尼的煤炭在國內開採出來、海運到中國,以更低的價格賣給客戶,還能賺錢回去。這就説明中國本土煤炭企業的成本比國際平均水平高。”他對本報記者説,“這裡面有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
  他介紹,正常成本是指煤炭企業採購設備、雇傭人員、開採挖掘的成本,這一塊中國煤炭企業的效率和成本與國際水平基本相當。關鍵在於非正常成本,即名目繁多的收費及産業鏈條上的層層尋租。
  “中國煤炭重新打入國際市場會經歷一個博弈的過程,最後實現一個國內市場相對平衡的狀態。”他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需求減弱給煤炭業帶來挑戰 2013-09-24
環渤海動力煤價連跌三月 煤炭業面臨深度調整 2013-03-14
我國煤炭業或將轉入買方市場 2013-02-25
煤炭業准入門檻提高到45萬噸/年 整合重組將提速 2013-02-05
財政部發文力挺煤炭業淘汰落後産能 2012-10-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