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的“美麗”謊言二:配料表裏乾坤顛倒
2013-10-09   作者:方益  來源:消費者報道
分享到:
【字號

  未含膠原蛋白或膠原蛋白含量與宣傳相去甚遠的膠原蛋白産品是如何搖身一變製造出“美麗”神話的?
  10月8日,《消費者報道》發布了針對市面7款口服膠原蛋白産品的第三方檢測結果,其中湯臣倍健、顏如玉、無限極3款産品中未檢出膠原蛋白,而Fancl、Lumi、安婕妤、丸美4款産品膠原蛋白檢測出的含量則遠低於企業宣稱的含量(詳見《膠原蛋白的“美麗”謊言一:湯臣倍健等三品牌産品未添加膠原蛋白》)。
  而所謂的口服膠原蛋白産品的美容功效又是從何談起呢?

  離不開“雌性激素”

  5月,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師的“燒傷超人阿寶”質疑“口服膠原蛋白無助於美容,若是有效,則是添加了雌激素”。引發了膠原蛋白無效論的爭議。
  為了檢測市面膠原蛋白産品是否真的有人為添加雌性激素,《消費者報道》此次送檢也檢測了該項目。檢測結果為全都未含有雌性激素。
  檢測結果還顯示,一瓶50ml的Fancl膠原蛋白果味飲料,宣稱含有2600mg膠原蛋白,實際含量卻僅有宣傳的2.5%。Lumi、丸美和安婕妤宣稱含有每瓶5000mg膠原蛋白,實際含量卻只有每瓶宣稱的0.038%、0.058%、0.081%。而湯臣倍健、無限極、顏如玉三款則未檢出膠原蛋白。
  那麼,消費者感受到的“美容效果”從哪來?
  “很多膠原蛋白産品做成了口服液(複合配方)。仔細觀察這些膠原蛋白肽飲料的配方,你會發現很多款産品中添加了大豆異黃酮-SIF。當然,配方表中可能會&&為‘大豆精華’、‘大豆提取物’、‘大豆素’等商業概念名稱,而不是大豆異黃酮。”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
  “大豆異黃酮在分子結構上與體內的雌激素相似,因此,它能與身體各系統,器官組織細胞表面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效應。”中國營養協會會長趙章栓解釋。
  大豆異黃酮的獨特之處是它具有雌激素雙向調節作用和作用溫和兩個特點。在膠原蛋白裏面添加這種物質,會使膠原蛋白美白的效果更加明顯。
  但趙會長提醒:“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含有雌激素的營養品服用多了,會出現小葉增生,月經不調就會增加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需要慎用。”

  配料各顯神通

  《消費者報道》記者同時發現,這7款産品的配料表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大豆、葡萄籽油、茶多酚等常見美容保健物質成分。
  不僅如此,日本産的優之源膠原蛋白粉的配料裏寫着“透明質酸”。透明質酸也是也即常説的“玻尿酸”,該物質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
  透明質酸在中國《新資源食品管理條例》裏,明確標明屬於保健食品原料。但記者並未在國家食藥監局查到優之源的保健食品批准文號。
  廣東省保健協會秘書長張咏&&:“如果産品中含有這類物質(透明質酸),應該是要有保健食品批號的。”
  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含有透明質酸的報批産品應通過國家保健食品之後,才能在市面銷售,但是現在都是按照普通食品來賣的。”
  6月5日,湯臣倍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即承認,其膠原蛋白産品為普通食品。
  膠原蛋白是人體組織結構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蛋白質,它主要存在於人體皮膚、骨骼、眼睛、牙齒、肌腱、內臟等部位,其功能是維持皮膚和組織器官的形態和結構,也是修復各損傷組織的重要原料物質。當膠原蛋白不足時,不僅皮膚及骨骼會出現問題,對內臟器官也會産生不利影響。
  但對於膠原蛋白美容功效,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韋麗萍教授提出&&:“口服膠原蛋白並不能改善皮膚狀況,至於吃多少有效,這更是錯上加錯。”
  對於有些消費者服用了膠原蛋白産品後,面部皮膚等方面確實有了改善。韋麗萍教授認為:“(消費者)服用複合膠原蛋白産生了效果,我們並不能確定就是膠原蛋白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其他的物質發揮了作用。”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何小維則認為,“心理暗示的效果比實際效果大。”
  而這樣一種似是而非的産品的“美容概念”是如何在利益驅動之下一步步被炒作起來的?《消費者報道》後續將繼續進行報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湯臣倍健膠原蛋白粉被檢出不含膠原蛋白 2013-10-09
湯臣倍健“不提療效”:兩份檢測激辯膠原蛋白含量多寡 2013-10-09
膠原蛋白迷局:湯臣倍健承認從不提其功效 2013-10-09
湯臣倍健等7品牌産品被指誇大膠原蛋白含量 2013-10-09
七品牌被指誇大膠原蛋白含量 湯臣倍健示檢測報告反駁 2013-10-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