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髹飾技藝(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捐贈項目)
2013-09-26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脫胎漆藝係我國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其漆器以造型新穎、漆面光澤明亮、製作精巧、內壁平滑而著稱,與景德鎮瓷器、北京景泰藍並列為“中華三寶”。

  鄱陽脫胎漆器起步於先秦,歷代傳承,到晚清有了重大發展與突破。鄱陽脫胎漆器凝固成形脫胎制模工藝,為脫胎漆器製作工藝開闢了新的途徑,為中國脫胎漆器製作開闢了先河。鄱陽脫胎漆器的製成要經過造胎、上漆、加金屬金口、彩繪、打磨、退光檢驗等工序。漆器的胎質主要有木胎、夾綻胎、皮胎、籘胎等多種。一件脫胎漆器的完成,必須經過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對於大型器具來説,尤為複雜。1915 年,鄱陽縣漆藝師張席珍製作的“黑退光刻漆貼金帽簡”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

  2011年,“漆器髹飾技藝(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鄱陽脫胎漆器製作技藝”守護者——陳鴻富

  鄱陽脫胎漆器始於南宋,盛於明清。隨着社會生産力的不斷發展,不少傳統工藝尤其是純手工藝受到了強烈衝擊,鄱陽漆器因其手工製作繁瑣、技術難度高、生産周期長等特點,也逐漸淡出市場,願意學習這門傳統手藝的人越來越少,跳槽改行的人越來越多。正當鄱陽漆器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困惑時,偏偏禍不單行,1995年,一場意外火災又無情地焚燒了脫胎漆廠的所有家當。面對一堆廢墟,全廠技師紛紛轉行各奔東西。

  陳鴻富是土生土長的鄱陽縣人,上饒師範大學畢業,畢業後到中學教學若干年,後下海到廣東打工。在聽説了鄱陽脫胎漆器的遭遇後,生於斯長於斯的陳鴻富毅然退出自己在沿海做了十多年的老生意,於1999年返鄉創業,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和精力挽救瀕臨絕境的鄱陽脫胎漆器。從租場地、置設施、進原料、聘員工、建網站、打廣告、跑市場,陳鴻富全都是自籌資金、自掏腰包,並且不辭辛苦的將當初各自外出謀職的行家裏手一個個高薪請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像張小華這樣有口皆碑的藝人無不被陳鴻富的拳拳鄉情所動,重新回到漆器作坊傳技授藝、獻計獻策獻餘熱,陳鴻富本人亦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精雕細琢的工藝流程中。目前,陳鴻富的漆器已包括七大類別數以百個品種,而將鄱陽漆器恢復到歷史鼎盛時期的輝煌,正是他最大的心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當代漆器受成收藏黑馬 2010-07-07
古漆器五招辨偽 2009-06-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