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2013-09-26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古代徽州轄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黃山市和江西省婺源縣。 婺源三雕是指江西省婺源縣境內明清古建築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它屬於徽派建築藝術的支系,製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廟宇、廊橋和牌坊等建築上的裝飾部件。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明清時期徽商興起,“婺源三雕”依託徽派建築達於鼎盛,相關技藝主要分佈在江灣鎮、思口鎮、龍山鄉、沱川鄉、浙源鄉、清華鎮、段莘鄉、鎮頭鎮等部分鄉鎮村落。 明萬曆二十四年,戶部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興建於婺源縣沱川理坑的“尚書第”建築上的裝飾可視為“婺源三雕”最初的實例,其後,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也於天啟六年在理坑興建“上官卿第”。清順治十六年余維樞興建“司馬第”,標誌着“婺源三雕”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清康熙二十年婺源縣北部古坦鄉黃村建成“百柱宗祠”,清乾隆元年婺源縣思溪、延村建“商宅群”,這些建築的裝飾物呈現了“婺源三雕”極盛時的氣象。

  “婺源三雕”雖附屬於徽派建築,但它冶美學、力學、數學、歷史學、生態學於一爐,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婺源三雕”取材十分嚴格,磚一定要用本地産的水磨青磚,石則須用安徽的“黔縣黑”或浙江的青田石、淳安的茶青石,大木雕一定要用百年以上的楓、樟、柏、櫧等,細木雕則用紋理細密的楠、棗、楊、桃等。各種刀法是“婺源三雕”的關鍵所在,其特點在於不拘一法,混合併用,使作品達到空靈剔透的效果,故而圓雕、浮雕、淺雕、深雕和透雕極為常見。

  2006年,“徽州三雕(婺源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徽州當地政府無力保護古建 2013-04-24
版畫新紀錄:徽州之夢拍出168萬元 2010-07-08
安徽發行“徽州古村落”印花稅票 2010-04-09
“休閒養生游”熱在徽州古村 2007-06-15
水墨宏村 徽州一夢 2006-11-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