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投資首次位列全球第三,中國官方最新公布的這一數據在達沃斯論壇上持續發酵升溫,引發熱議。 哥斯達黎加貿易部部長安娜貝爾 岡薩雷斯(Anabel Gonzalez)説,中國對外投資首次成為全球第三,吸收外資也是全球第二,“這對全球的資本流動和投資框架都會帶來重大變化。” 瑞銀集團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説,中國內地2012年對外投資達到878億美元,如果加上香港對外投資部分,可能已經突破1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多位與會嘉賓&&,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亟須創新模式和理念。 美國MMC集團董事Elaine La Roche説,“在過去幾年裏,我接觸了很多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案例,一些中國企業總愛寫一張大支票,説‘這個礦山我要了’,然後交易完成就皆大歡喜了。”她説,並不是拿錢買來或者當了大股東就搞定了,要有戰略的眼光。並購之後能否很好整合併實現目標,能否實現文化融合等都是最為關鍵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蘇理達(Hellmut Sch徂tte)認為,中國資本出海的步伐太快了,企業走出國門要控制節奏,不要太大膽太草率。 長期從事跨國並購諮詢和中介服務的馬凱集團董事長李震説,隨着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價格不斷上漲,中國經濟正朝着産業優化的層次發展。國內普通産業和低端産能轉移到國外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另外,今天全球經濟布局並不均衡平等,也為中國的資本、産業轉移提供了條件。 “當年招商銀行在美國設立分行用了八年的時間,把美國制度搞得非常清楚,和聯儲都交了朋友。”永隆銀行董事長、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談起“走出去”感慨良多。 馬蔚華説,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失敗率高以及效益低的尷尬,突出難點就是政治和市場風險。此外,金融配套缺失也是一塊短板。總的來看中國金融對“走出去”的支持遠遠不到位。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還缺少海外投資的法律。政府的審批還應該進一步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