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周一&&,由於一系列擾亂市場的技術差錯一再發生,他們將對金融市場上的高速交易實施更為嚴格的風險監管,加強監督高頻交易和程式設定自動交易。 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準備了一份長達137頁的報告。這份報告耗時兩年完成。內容涉及約100多個與高速交易影響市場有關的問題,其中包括政府是否應該介入進行干預以及對該行業實施風險控制。報告內容還包括高頻交易企業是否必須進行註冊以接受監管等。委員會試圖給高頻交易下一個合適定義以及確定對於這類交易的風險控制是否需要和其他自動交易類型相區別。在這份報告中,還描述了一系列由於高速交易對市場造成的混亂。 CFTC的報告肯定了該行業已經採取的措施,但是,它仍然&&,政府需要注意到所發生的變化來規範目前的行業行為。作為嚴密監視的一種方法,CFTC可能會採用一種系統,以電子標識符給那些高頻交易的公司“貼標籤”。這類標籤將有助於監管方今後重新組織混亂的市場活動。 作為美國最大的衍生産品監管者,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監管者包括石油和穀物等在內的期貨合約,僅在期貨市場上,電子交易所佔的比重就從2009年的50%上升到去年的近92%。該委員會主席Gary Gensler&&,傳統的風險控制和系統防護設施,都是根據人工操作速度以及場內交易系統而開發的。面對新的市場特點,必須對這些控制技術和防護設施進行重新評估。 金融市場交易越來越從以人為中心轉向計算機控制的高速下單方式,而高速交易有時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最悲慘的事件之一是2010年5月發生的flash crash。當日,美國股市道琼斯指數不到半小時就暴跌700點,之後又戲劇性反彈600點,暫時性蒸發了1萬億美元,創造了道琼斯指數單日日內下跌的最高紀錄。對當日交易的調查顯示了高頻交易在其中的影響。當日下午,某基金率先賣出價值超過40億美金的E-mini S&P期貨,其中一部分買家即為程序化高頻交易者。十分鐘之後,之前買入這些合約的高頻交易者又在彼此之間大量賣出。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的指數和ETF以及他們的衍生品被計算機程序反復定價並執行相應交易,天量的訂單和交易信息超出了紐交所交易系統的負荷。 此外,還有去年8月份發生的騎士資本暴跌事件。美國最大的股票做市商之一騎士資本8月2日&&,軟體問題導致自己向紐交所發出的股票交易指令出錯,早盤一度暴跌超過40%。當日,騎士資本股價下跌33%。此後,該公司數據庫被封鎖。 高頻交易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21世紀後發展驚人。截至2012年的十年裏,高頻交易呈現爆炸式增長。在美國,53%的股票交易屬於高頻交易,歐盟這一比例是37%。位於紐約的業內研究機構The Tabb Group估計,CFTC此次行動波及面約相當於去年美國60%的期貨交易量。 CFTC下屬技術顧問委員會預計於9月12日舉行會議討論該報告。報告公示後,民眾將能夠對報告提出疑問並遞交評論意見。市場參與者&&,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的這一行動只是第一步,對這類交易的風險控制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過,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政府在觀念上已經落後於該行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