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一直被業界視作智能電視産業中最核心的力量,但這兩大巨頭的“不作為”卻讓眾多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這一領域的廠商不得不“摸着石頭過河”。
互聯網企業接連殺入智能電視
進入9月,天氣逐漸轉涼,但智能電視卻炙手可熱。
9月3日,愛奇藝宣布聯手TCL推出TV+智能電視,首批於9月4日凌晨在京東發售,其中48英寸尊爵版TV+定價4567元,經典版TV+定價為2999元。與此同時,愛奇藝推出“iQIYIinside”戰略,用戶可以在TV+上觀看愛奇藝及PPS視頻內容。
業界人士認為,TCL與愛奇藝的合作有三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來自於模式的創新。和愛奇藝的合作讓TCL電視增添了互聯網元素,産品更年輕化,而和TCL的合作也解決了愛奇藝自己做電視在供應鏈、渠道、售後等諸多方面的短板;第二個亮點來自於遙控器的創新。在此之前,電視廠商做的一個工作是把遙控器簡化,以符合智能電視極簡的趨勢,但是在全盲操作上做得很糟糕。TCL愛奇藝電視的遙控器採用了具有高度差的設計,基本可以做到全盲操作,而且這個遙控器還能遙控電視機頂盒;第三個亮點來自於內容的免費。愛奇藝和PPS的視頻資源進行了整合,宣布免費提供給TCL愛奇藝電視的用戶。
緊隨愛奇藝之後,外界一直盛傳的小米電視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9月5日,小米科技在北京發布了其第一款智能電視,售價是令人意想不到的2999元。
“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這是小米科技CEO雷軍給小米電視下的定義。雷軍説,小米電視是“一台電視機+小米盒子+安卓游戲機”的組合。
“考慮做電視,是想讓手機內容更多地展現在電視屏幕上”,雷軍直接把小米電視定義為革命者。在吐槽完“電視20年沒有變化”後,雷軍説,智能電視不夠智能,而小米電視將給整個行業帶來的顛覆性、革命性設計,“在很長時間內影響電視行業”。
小米電視的發布確實也讓人驚艷:8.4mm極窄邊框,47寸1080P全高清屏幕,採用高通驍龍處理器,屏幕由三星和LG提供,2*2雙天線,可以和電腦手機互動,無線投射圖片、視頻,支持藍牙4.0,用藍牙手柄操控電視上的游戲,遙控器按鍵僅僅11鍵。
據悉,小米電視將於9月16日發布工程機測試版,10月中旬將正式上市開賣。
蘋果三星不“領路”
相比於國內企業的“如火如荼”,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在智能電視上的行動則平淡了許多。
隨着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原本對中國市場並不太重視的蘋果開始改變了態度。
9月11日,蘋果公司將首次在中國單獨舉辦新品發布會——除去時差因素,幾乎與9月10日在美國總部召開的新品發布會同步。不過,除了帶來兩款全世界都知道的iPhone産品外,業界期待已久的蘋果電視依然杳無音信。
蘋果電視還有戲嗎?儘管依然有“果粉”對此作出肯定的回答,但長期的等待卻也磨滅了不少人的信心。
蘋果電視是喬布斯在生命時光最後一直想攻克的一個堡壘,《喬布斯傳》中對蘋果電視有過這樣的描述:喬布斯希望創建一款完全易用的整合電視,能夠與用戶所有設備和iCloud無縫同步,無需在各種遙控器之間切換,擁有最簡單的用戶界面。
之前蘋果CEO蒂姆 庫克也曾&&,蘋果下一項重大産品將與家庭中的客廳有關。庫克當時説:“當我坐在客廳看電視時,就感覺時間倒退了20至30年。這是一個令人充滿興趣的領域。”
然而,儘管蘋果要推出蘋果電視的傳聞不絕於耳,但最後卻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與蘋果一樣,三星也是一個在智能電視領域被寄予厚望的企業,但三星似乎心有旁騖。
三星早已經用業績證明了自己在消費電子行業領導者的地位,但縱觀整個智能電視市場,三星的表現並不和其自身的産業地位相匹配。
在9月6日開幕的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三星現場向人們展示了65英寸、55英寸兩種尺寸設計,分辨率高達UHD(超高清)的OLED彎曲屏電視。
按照廠家的理論,彎曲屏與人類的視網膜弧形更契合,圖像可以更直觀的被大腦接受與處理,獲得更舒適的觀感。電影院的弧形屏幕正是基於這個原理,才獲得了震撼的感官體驗。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三星只是一味在追求硬體特別是屏的技術領先上,對智能電視本身的推動作用並沒有體現。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在智能電視還未滿足用戶需求的今天,三星的這一賣點恐怕和當年的3D顯示技術一樣,除了帶來高價,很難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感受。
而類似的現象也曾出現在今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當時美國托皮卡資本市場分析師Brian White就&&,對三星智能電視很失望。在他看來,所謂的“智能電視”並不是那麼智能,三星相關産品缺乏創新,並未給其留下深刻印象。
美國知名的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甚至在文章中説,三星比其他任何廠商都更有機會開發出完美的智能電視産品,然而在其展示完産品之後不難發現,三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語音識別並不總是有效,手勢控制像是純粹的噱頭,如何回到普通的電視頻道反而變成了一件不太容易辦到的事。
國內企業“摸着石頭過河”
蘋果和三星被認為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風向標,但蘋果的遲疑和三星的“硬體為先”卻讓智能電視難找到“模仿”的方向。有國內廠商戲言,“蘋果不推出智能電視,大家抄都不知道該怎麼抄。”
即便如此,眾多國內廠商還是忍耐不住跳進了智能電視的“大河”中,整個市場陷入一片混戰。
在小米電視發布後不久,樂視就傳出50寸智能電視售價可能為3999元的消息,但最新的傳言又將售價更新為2999元,這明顯就是衝着小米電視2999元的價格來的。
在這之前的8月27日,樂視對外發布了命名為“Schnauzer”(中文名為雪納瑞)的LetvUI2.3操作系統。這是樂視第一次對外單獨發布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但新的操作系統顯然不能囊括樂視的全部新動向。就在同一天,樂視宣布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樂視董秘張特&&,樂視正在進行産業鏈上下游重要環節的整合籌劃。接着8月29日樂視發布公告,稱與國美電器達成了10萬台超級電視的包銷框架協議。除了在國美線上線下銷售超級電視外,樂視還會在國美的20家分店建立體驗廳。
在互聯網企業的衝擊下,傳統電視廠商也不願坐以待斃。日前,康佳發布智能電視KKTV,55英寸售價為6666元,在價格靠近互聯網智能電視的同時,康佳與未來電視深度合作,為用戶提供14大板塊超過50萬小時的視頻資源。這一模式與愛奇藝和TCL的合作如出一轍。康佳之外,創維與阿里巴巴打造的智能電視也於9月10日面世。與此同時,各大“門派”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儘管雷軍沒有正面説明小米電視靠什麼賺錢,但業界一致認為,小米肯定將手機模式移植到電視上來。而樂視把自己的超級電視盈利模式描述為“硬體收入+內容收入+應用分成+終端廣告”四重收入來源。愛奇藝則選擇了和TCL這樣的傳統廠商深度合作。對於愛奇藝而言,它避免了自己最不擅長和高成本的硬體領域,依附TCL的品牌和渠道,産品優秀,線下根基牢固。
至於哪種模式更適合,家電專家、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總的來説,從軟體和界面形態、用戶互聯網接入率還是內容的盈利模式上來説,智能電視還是未被驗證的新市場”,而在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巨頭沒有給出“答案”但搶佔市場的機會又不容錯過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只能“摸着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