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租擠壓 零售業恐現關店潮
2013-09-10   作者:記者 車曉蕙 周立民 陳鋼 褚曉亮 姚玉潔 康淼 黃深鋼 袁軍寶 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流通困局與裂變(中)

  今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出現了超市、百貨“關店”現象,而物業租金過高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記者調查發現,大型商業房屋租賃期限一般為10年,租賃期滿後,大批無力承受續租期租金飛漲的商業企業可能陷入“關店潮”。與此並存的是,因住宅地産調控後投資轉向等原因,商業地産投資已出現“泡沫化”傾向。

趙乃育/繪
  房租飆漲“壓垮”零售商

  此前,沃爾瑪、家樂福、太平洋百貨等頻頻在全國各大城市曝出“關店”消息。記者採訪發現,不斷高企的商業地産房租,是我國近期零售業出現“關店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5月底,連續經營10年的樂購上海鎮寧店因為租賃合同到期而正式關閉,其在上海市中心另一家賣場因物業改建以及租約到期等原因,也可能於今年8月關閉。
  記者了解到,樂購上海鎮寧店10年前以每年52萬元的租金租下店面,並一次性付清了10年的租金,但現在年租金已漲到174萬元,漲幅超過兩倍,加上人工成本節節攀升,樂購選擇將該網點關閉。
  上海華聯吉買盛副總經理王幼告訴記者,吉買盛大批店面今年租約到期,租金價格至少翻了一倍以上,部分網點如果無力承受漲價只能關門。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説:“大型商業的租賃期限一般是10年-20年,從2004年中國零售市場開放至今,零售業擴張已持續接近10年,正逢不少早期商業項目合約到期。由於房價帶動租金快速上漲,一些零售企業無力承受,因此全國各城市都出現了一波零售商關店潮。”
  中國連鎖行業協會分析也顯示,2002年-2005年是連鎖企業開店最快時期,相當部分門店租期10年,最近兩年集中續租,租金將會成倍增長。
  “租金成本上升已成為超市經營最大的負擔,租金漲幅與零售額增長完全不成正比,永輝在福州已經有兩三個門店因為租金太高而被迫關閉。”福建永輝超市副總裁翁海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永輝超市是2001年開始發展的,合同租期都是10年,當時基本上每平方米租金為30元-35元,然後在此基礎上3年遞增或每年遞增。這兩年合同集中到期,如要續租,價格漲到每平方米60元以上,基本上翻了一倍。

  商業利潤幾乎被“吃空”

  記者採訪發現,不斷上漲的租金侵蝕了零售商業利潤,導致零售業競爭力萎縮,成為未大先衰的“小老頭”。

  克爾瑞商業地産事業部副總監浦祖健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市中心的大賣場租金約在每天每平方米5元-6元,繁華地段的品牌專賣店日租金從每平方米三四十元到七八十元不等。加上人工成本攀升、電商衝擊,傳統的百貨和商場超市日子越來越難過。在西安、長春、濟南等城市大多數蔬菜零售店,房租佔到了攤販毛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蔬菜零售價往往比批發價“倍增”的重要誘因。
  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蘇寧從2000年開始搞連鎖,初期租金佔銷售額的比例是1.5%,現在租金佔銷售額的比重達到5%,提高了3倍多,是企業最不穩定、增幅最快的成本。
  記者了解到,由於近年來商業地産租金快速上升,大量大型百貨集團放棄經營商業,成為“大房東”或“二房東”,幾乎都是通過與供應商聯營或直接出租店內攤位的方式經營獲利。
  香港利豐集團董事趙麗娟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為什麼內地出不了控制力強、有品牌的零售商?因為做零售利潤太薄,都被高房租‘吃’掉了。成熟的渠道商要了解用戶需求,幫助工廠生産市場需要的産品,並且培育、引導消費者需求。而現在所謂的渠道商大都是‘地産商’,靠收租過日子。”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2011年調查顯示,全國大型零售網點數量、面積均比2010年增加,但單位面積營業額下降了6.7%,一些城市的大型商業網點不同程度存在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導致經營效率降低、競爭無序,並引發黃金地段車輛擁堵等社會問題。

  商業地産隱現泡沫化

  商業高租金一方面擠壓了零售業的經營空間,另一方面也導致目前部分大中城市商業地産出現泡沫化傾向。記者採訪了解到,部分大中城市中心區商業設施過剩,商貿企業出現“招商難”,中低收入階層則被擠壓出商場消費圈。

  專家指出,發達國家城市人均商業面積1.2平方米已算較高水平,而目前國內一些城市人均商業面積已達2平方米。據國際諮詢機構世邦魏理仕2012年調查,全球在建購物中心規模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國佔了8個。成都是全球第三大忙於建設購物中心的城市,而在2011年底,成都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就已突破100個,計劃新建的面積還有1000萬平方米以上。
  記者在陜西、山東等地看到,商業地産的投資衝動,也使一些農産品批發市場動輒佔地上千畝、甚至數千畝,將本該成為基礎設施的農産品交易平台異化為地産項目。
  浦祖健等專家認為,除了住宅地産調控後的投資轉向,商業地産熱背後還有政績工程的推波助瀾。“不求商業營利,但求房價看漲”的畸形商業發展模式可能會讓大型商業設施供給過剩,步入“空城季”。
  “高房租不僅擠壓了零售業利潤,也逼退了大量物美價廉的産品,損害了消費者利益,與我國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曉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一些主要經營中檔品牌商品的商家正在逐漸撤出城市中心區的繁華地帶,大量中等收入及以下的消費群體逐漸地被大型商場與購物中心排除在外,商場陷入顧客逐漸減少、商品不打折就少有人買的尷尬境地,進入惡性循環。”
  汪亮等&&,我們當初認為商業市場化就是政府什麼都不管,實際上商業設施事關民生,需要網點規劃和必要的政府調控。過去我們市場化放得太開,部分區域網點分佈過密、競爭過度,租金又居高不下。在國外,商業網點規劃做得很好,不允許商業網點的租金任由市場行為主宰。日本很多零售業租約合同到期後,政府限制租金價格上漲。我國亟待根據新的市場形勢,研究&&相應的法律法規,重新平衡物業和商業的關係。

    相關鏈結

    ■流通困局與裂變(上):流通不通現困局

    ■流通困局與裂變(下):大數據為王 第三次流通革命在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高房租或成年輕人逐夢阻力 2013-06-21
調查稱北京高房價推高房租 六成房客不考慮購房 2012-04-15
北京高房租背後的神奇經濟學 2011-09-07
張賽娥:限購令會推高房租 2011-03-05
[快訊]張賽娥:限購令會推高房租 2011-03-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