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立堅: 針對國債期貨問題的兩個觀點:1、有利於利率市場化,有利於規避風險,有利於分流“錢多”的壓力,有利於銀行盈利模式的優化,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2、金融創新永遠是雙刃劍,雖説今天的市場成熟度和監管的效率已和“327事件”發生時大不相同,但是,鋻於保證金交易的風險屬性,還是需要提高投資門檻。 徐曉宇: 6日國債期貨正式登場,雖然看似波幅不大,但在幾十倍杠桿的情況下,實際上盤中的有效波動空間已經很客觀。可能是由於開戶時間不充裕,盤中交投並不活躍,當日上午國債期貨三個合約總計成交僅258億元,折算成保證金也就幾個億而已,預期隨着時間的推移,開戶量的增加,將來成交量將有大幅度增加。 管清友: 據媒體報道,阿里金融正式向金融監管部門提交擬設立阿里網絡銀行的申請。時勢造英雄,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産生了新的交易模式、商業模式和産業生態,讓阿里、京東這樣的公司超越傳統商業銀行。傳統商業銀行若不求變,必死。 周德文: 國務院提出要聽取民間投資政策落實的第三方評估匯報,顯示出新一屆政府的開明。充分發揮第三方組織的作用是國際慣例,中國新一屆政府開始與國際接軌,這是令人鼓舞的。第三方組織(含大量社會組織)在改革開放、社會轉型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劉煜輝: 從儲蓄投資賬戶上看,財赤是造成經常賬盈餘衰竭(或赤字)的重要因素,所以一般陷入困境的經濟體,首先要整固財政,使經常賬獲得衰退性恢復,從而獲得走出泥潭的先機。但現實中更多陷入困境的經濟體是採用貨幣信貸刺激來緩解短期的痛苦,最後都深陷泥潭。 胡永剛: 隨着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突破2%並不斷向3%水平前行,出現了資金流出亞洲甚至引發新一輪亞洲危機,以及資金也在流出中國的報道。中國的M2與GDP之比居世界最高之列,與平均20%的世界儲蓄水平相比,中國50%的儲蓄率顯得太高。即使沒有一分錢外資,中國的儲蓄也足以支撐投資需求。中國不缺資金,缺的是居民消費。 郭田勇: 就私人銀行領域而言,如今,在中國可以説是狼煙四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環境裏難免存在一些不是很規範的情況。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代銷産品數量太大,缺少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