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2013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企業500強收入首次跨上50萬億元&階,達50.02萬億元,相當於2012年度GDP的96.32%。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500強企業業績繼續擴大,但銀行業一家獨大、製造業“空心化”現象愈趨嚴重。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中國整個經濟利潤蛋糕被銀行業攫取過多,其中潛藏着巨大金融風險。 專家&&,金融改革滯後正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發展。隨着差距逐漸拉大,未來實體經濟的衰弱勢必影響商業銀行績效。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最大的5家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營業收入佔500強企業收入總額6.2%,利潤佔35.6%。與之相對,267家製造業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佔500強企業收入總額的41.1%,利潤卻僅佔20.2%。 此次入圍2013服務業500強有39個行業,但利潤卻也過度集中在銀行業。數據顯示,此次共39家銀行進入服務業500強名單,佔所有企業數量7.8%。而銀行業利潤10445億元,佔500強利潤15475億元的67.5%。換句話説,服務業500強中,銀行業以不到一成的企業數量貢獻了近七成的利潤。 相對於銀行業23.6%的高利潤來説,製造業500強平均利潤率僅為2.23%,較上年降低0.67個百分點,盈利水平繼續惡化。 對此,報告指出,實業部門與商業銀行部門存在懸殊的利潤差距,長此以往,資本必然流出實業部門,流向金融部門,我國製造業也勢必出現“空心化”。 而造成低利潤的最主要原因,則是産能過剩帶來的非正常競爭。“目前我國24個行業中,有22個行業存在着嚴重過剩産能。”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指出,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條件下,需求端內生增長動力趨緩,尤其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趨勢確立,進而決定了煤炭、石油、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家電等需求增速慢,甚至局部時段呈負增長。另一方面,在各行業慣性投資的作用下,未來3年的新增供給卻呈上升趨勢,因此産能過剩問題愈加突出。 王忠禹也指出,必須認識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危險,雖然現階段銀行仍可賺取較高利潤,但未來實體經濟的衰敗勢必影響商業銀行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