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製造業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特別是廉價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基本結束。”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是在8月31日舉行的“中國企業500強發展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透露,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為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正在研究財稅、土地、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相關政策。
在我國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我國大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挑戰。數據顯示,2013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基本運行在合理區間低位,但仍然面臨着錯綜複雜的局面。“總體來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産能過剩矛盾加劇,企業生産綜合成本上漲壓力大,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結構調整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朱宏任指出,我國大企業現階段面臨,一是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持續顯現,對出口導向特徵明顯的我國製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二是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圍繞市場、資本和産業轉移全球競爭更為激烈。三是我國製造業發展中面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挑戰。 朱宏任指出,與12年前相比,我國經濟雖然仍處重要戰略期,但其內涵和條件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國際經濟和産業發展環境變化帶來的外部壓力以及我國經濟發展內部環境,決定了我國大企業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加快尋求新的增長方式。”
“我國擁有超過十億人口的國內市場,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都未曾擁有過的。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將成為我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化進程最大的機遇之一。”朱宏任&&,2013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逐步涉及到行政體制、財稅體系,金融投融資和民生領域深水區,即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還將釋放改革紅利,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利。新一屆政府大力推進政府之夢轉變與簡政放權,對企業來説減少對企業事務的干預,為企業提供源頭活水,對政府來説,改善宏觀管理,增強公共能力,營造有利於工業轉型升級的宏觀環境。 朱宏任認為,産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對産能過剩問題必須見識早、行動快,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是會付出沉重代價的。 “現階段,我國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大企業深受其害,表面上來看,當前部分行業出現的産生嚴重過剩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需萎縮和內需不振的影響,實質是體制機制、管理方式、發展方式等深層次的矛盾集中反映。”朱宏任指出,為解決産能過剩問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緊制定化解嚴重産能過剩矛盾相關工作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完善政策措施。 而化解産能過剩的主要方向,則在要堅決遏制産能盲目擴張。要求嚴禁核準産能嚴重過剩産業新增産能項目對停建違規項目區分不同情況分類處理。另外,要調整優化存量結構主要通過技術創新、消費引導、淘汰落後、兼併重組、布局調整等,加快産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建立長效機制,營造公平環境,減少行政干預,廢除不公平的優惠政策,完善市場機制,理順資源要素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創新政府管理、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而不是像過去一樣,過度強調事先的審批,爭取上下協同,穩紮穩打,做好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工作。”朱宏任説。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兼併重組是促進企業做強做大,提高産業競爭力重要瓶頸,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速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激活市場,助推經濟轉型重要工具。對此,朱宏任透露,為營造有利於企業兼併重組的市場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正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從加快相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完善稅收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金融和資本市場作用,完善土地管理和職工安置政策,加強産業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研究&&相關政策措施,以完善市場機制,消除跨地區企業兼併重組障礙。
此外,朱宏任還指出大企業要通過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升企業發展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制定了一個中長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行動計劃,針對當前制約工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推進建設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加強重點領域智能監測監管,增強信息産業競爭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