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遠:潛心修煉的中國創造
2013-08-30   作者:記者 文婧/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航天技術是現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作為一整套工業科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科技不僅在科學研究、空間拓展上意義重大,同樣也給國計民生帶來福音。在2008年以前,處於航天技術關鍵設備的航天用石墨密封件由於工藝複雜、技術要求嚴格等原因,無法實現國內自主生産,這意味着中國航天工業技術體系無法完備,受制於人。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航天工業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聯合寧波信遠工業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遠公司),順利研發出了火箭發動機用膨脹石墨密封圈和複合石墨密封圈,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於我國航天密封件的壟斷。
    “目前,我們所生産的航天器材膨脹石墨密封圈,突破了膨脹石墨行業的應用,技術水平處於國內前列,甚至處於全球領先的水平。”信遠公司董事長袁奕琳介紹説。
    2008年,信遠公司接到了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委託研製火箭發動機用膨脹石墨密封圈和符合石墨密封圈的任務。在研製初期,沒人看好信遠公司,在旁觀者都感慨這項任務的艱難和不可能完成時,袁奕琳卻帶領技術團隊一頭扎進了實驗室裏去。處於關鍵設備之中的石墨膨脹密封,如果不能實現自給自足,不僅不利於發展我國的自主知識産權,長此以往我們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必將影響我國航天工業的安全發展。袁奕琳下定決心,“一定要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
    由於之前國內並沒有企業成功生産出過這種航天用膨脹石墨密封件,因此所有的研製數據都需要袁奕琳和他的團隊去做第一手的收集。由於無法借助任何參照指標,只能通過自己一遍遍的核對和實驗去修正自己的技術數據。就這樣,信遠公司頂着巨大的壓力,開始了充滿艱辛、潛心修煉的征程。
    通過兩年的苦練內功,經過層層嚴格測試,信遠公司研發的航天用柔性石墨複合密封件最終通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鑒定。
    他們用兩年的時間,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更將技術水平做到世界領先。然而面對成功,董事長袁奕琳和他的研發團隊顯得異常淡然。談及其中的艱辛,他們總是輕描淡寫,袁奕琳先生説:“我們所取得的成功,並非一個人一個企業的事,這是一個産業,一個民族工業的事。”可是從密封件的研發設計、到質量的管控、再到産品性能優化,他們夜以繼日,每一份成功的喜悅都不曾離開他們辛勞的汗水。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助推“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生力軍。袁奕琳相信,信遠公司發揮自身技術創新的特長,會釋放出更多的創新紅利,帶來更多的産品高附加值,形成産業共同利好的新格局。在信遠公司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為實現“中國創造、中國未來”再創奇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關村提出打造航空航天技術國際港 2011-10-20
航天技術民用化助力太陽能産業升級 2011-10-17
加快航天技術應用産業發展中國運載 2008-10-31
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 “築夢”的航天團隊 2011-12-16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0億元打造航天投資公司 2008-03-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