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會議指出,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會議指出,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此前&&的8號文是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助推器。此外,和以往試點不同的是,此次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核心是盤活存量資産,等同明確了信貸資産證券化後資金的投向問題。
盤活存量是核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此次擴大資産證券化試點與過去資産證券試點最大的不同是,此次的核心是盤活存量資産。而盤活存量資金的意義在於,明確了信貸資産證券化後資金的投向問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告訴記者,目前,對中國來説,資産證券化是盤活存量的一種較好辦法。“從銀行資産端和負債端流動性的匹配性來看,過去銀行為了支持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2009年至2010年經濟刺激過後,銀行中長期貸款顯著上升,而在資産不流動的情況下,包括定期存款在內的銀行負債卻是流動的,這就使銀行始終面臨潛在的流動性風險,資産證券化能使這種風險大大減小。”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採訪時也&&,對於商業銀行來説,資産證券化是盤活信貸存量的重要手段,也有利於銀行調整信貸機構和應對風險上升等挑戰。
8號文成助推器
一家國有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對記者&&,銀監會在5月份&&的8號文,助推了信貸資産證券化的進程。“8號文最大的影響是對此前理財産品所承擔的社會融資功能的收縮。8號文讓此前的非標債權資産通過理財産品來融資受限,但是這部分融資需求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滿足。”
根據銀監會的觀點,銀行表內信貸供給能力受限後,融資需求仍在,那麼市場上最終總會找到合適的融資方式為資金配對。“事實上,8號文&&後,市場就知道資産證券化不遠了。”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説。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在利率市場化啟動以前,各家銀行資産結構幾乎雷同,也極大地遏制了商業銀行在業務結構和經營管理上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存貸利差使銀行創新動力不足,銀行也不願意花費更多的成本去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規範有序的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將會讓銀行迎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同樣的一筆貸款資産,商業銀行在現有的機制下幾乎必須持有到期,但引入資産證券化之後,銀行可以適時將其轉賣給市場其他需求者,將釋放出的資本金投入收益率更高的資産中去。
不過,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國務院會議指出,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趙錫軍説,“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部分地區銀行的單塊業務可能存在違約風險。因此,區別證券化資産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資産證券化政策的效果。”
規模將高達2萬億
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打開了券商股的想象空間。
“券商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是爆炸性利好。”華南一家券商資産管理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資産證券化是券商創新的核心業務之一,但由於存在多重監管的難題,信貸資産證券化難以推進。如今管理層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資産證券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2012年美國資産支持證券發行額22545億美元。海通證券測算,如果不考慮新增信貸因素、放大信用貸證券化幫助抵押貸部分出表等,保守估算,中國可操作、有現實動機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約2萬億。
“信貸資産證券化因易於標準化操作,同時滿足銀行資産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需要,而成為資産證券化的核心。”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陳瑞明指出,從操作角度來看,目前最適宜證券化的信貸資産是信用類貸款、保證類貸款、小微企業貸款、汽車貸款的資産包。原因是易操作、基礎資産優質、基礎資産分散風險低、價格好。目前適宜證券化的信貸資産往往具備上述特徵,與大眾常識不同的是,傳統信貸、信託融資往往偏好“抵押貸”、“工商大戶”,而證券化業務中,“信用類”、“分散的小戶”反而是理想的品種,兩者特性正好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