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 優質産品可上市
2013-08-29   作者:裴文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ABS)試點。會議明確提出,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分析人士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資産證券化有利於銀行實現信貸資産轉出表外,通過交易所推進投資者多元化,可以對交易對象進行規範,做到更透明,更易被金融體系認可。

  券商估計,本輪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約為2000億元。此前亦有券商保守測算,目前國內可操作、有現實動機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約2萬億。

  可在交易所上市

  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是落實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決策部署的具體措施,也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可以有效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金,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會議確定,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一要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就在第二輪試點的500億元額度接近用完時,李克強總理擴大試點的決心給了市場一針強心劑。

  “資産證券化繼續推進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銀行依舊是主角,信託公司、券商、基金子公司都將積極參與分一杯羹。”某資深信託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同時,這也是決策層首次公開明確,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分析人士指出,開闢交易所交易有兩大利好。

  “首先,有利於實現信貸資産真正轉出銀行資産負債表和轉出銀行體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信託人士告訴記者,“其次,通過交易所推進投資者多元化,通過對交易對象的規範,做到更透明,更易被金融體系認可。”

  據媒體報道,目前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産支持證券大多由銀行持有。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今年7月份的數據顯示,7月末該所託管的合計191.24億元信貸資産支持證券中,銀行持有65.3%。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銀監會正在籌備新一輪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約2000億。

  “試點額度大幅提升,新一輪試點額度較前兩輪提升近4倍,産品的規模化將有利於加快資産證券化業務未來常規化進程。中長期,資産證券化逐步轉常規將有利於緩解銀行資本壓力及分散銀行體系風險。”瑞銀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

  業界期待實施細則

  2012年,央行、銀監會、財政部聯合推進的第二輪500億元規模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各家銀行紛紛拿出自己的優質資産進行證券化,不過,在新一輪規模更大的試點中,資産的定義引發市場關注。

  “李克強總理説的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優質’的定義還很模糊,國家也沒有&&細則定義哪類信貸資産適宜證券化,一切還要等細則出來才好説。”上海某信託公司高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業內人士分析,信用類貸款、保證類貸款、小微企業貸款、汽車貸款的資産包是目前最適宜證券化的信貸資産。

  “一是易操作,因為證券化要求基礎資産要真實出售,如果是抵押貸款,就涉及到抵押權轉讓,如果涉及眾多貸款人,操作起來就更繁瑣,而信用類貸款的證券化就簡單多了,不必逐筆通知貸款人,直接公示即可。”海通證券分析師指出,“二是基礎資産優質,信用類貸款往往是資質高的客戶,而小微貸目前違約率不到1%,汽車金融公司的個人汽車貸款不良率不到0.2%;三是基礎資産分散風險低,將眾多小筆的小微貸、汽車貸包裝成一個資産包,有效降低了基礎資産包的整體風險。四是價格好,小微貸一般上浮30%上下。”

  上述人士還指出,個人按揭貸、貸款類銀信合作理財産品、買入返售同業資産以及在證券化初期,不良資産都難成為主要品種。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要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製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産品標準和監管規則,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風險較大的資産不納入試點範圍,不搞再證券化,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國務院決定擴容信貸資産證券化 2013-08-29
國務院: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 2013-08-28
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加速破題 2013-08-12
信貸資産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細則醞釀中 2013-08-07
信貸資産證券化是一枚盤活存量的“活子” 2013-07-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