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根電話線背後的驚天騙局
江蘇特大跨境系列電信詐騙案追蹤
2013-08-27   作者:記者 劉巍巍/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備受關注的江蘇“1129”特大跨境電信詐騙系列案近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法院、姑蘇區法院、吳中區法院、工業園區法院集中一審宣判,129名被告人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15年至1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相應罰金。
  儘管犯罪分子最終受到法律嚴懲,但對於案件的思考卻遠未結束。一個出租房、數十根電話線、幾根靈巧的“舌頭”,這些看似簡陋的設備和技術,如何編織出一個個詐騙謊言,讓人落入“吸金”陷阱?

  蘇州財務經理被騙1200余萬

  2011年11月29日,江蘇省蘇州市某投資公司財務經理沙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稱被人通過電信詐騙騙走1260余萬元。據了解,11月22日,沙某接到詐騙電話,多名犯罪分子設計圈套,誘騙沙某將賬戶資金轉入所謂的“金融監管中心保證金賬戶”。沙某信以為真,於11月22日至25日,將公司銀行賬戶1257.8萬元以及自己銀行賬戶8.3萬元共計1266.1萬元,分18次分別轉給12個詐騙賬戶。
  江蘇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根據犯罪分子留下的線索,逐級循線追蹤、關聯拓展,發現了一個特大跨境詐騙犯罪網絡,其詐騙平台和話務窩點設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斯裏蘭卡、斐濟6個國家及大陸和台灣地區。除蘇州“1129”案件外,警方核查全國30個省份同類型電信詐騙案件510余起,案值7300余萬元,其中江蘇省案件103起,案值3000余萬元。

  四線騙子“各顯神通”

  在蘇州市吳中區法院庭審現場,被告人林某某、徐某等6人講述了這一驚天騙局。
  據其供述,詐騙團夥分工明確,分為一、二、三、四線人員,相互配合行騙。其中一線人員多為新手,負責撥打電話,吸引被害人“上鉤”;二、三線人員負責繼續深入詐騙;四線人員通常為境外人士,即團夥內“老闆”,詐騙所得通常直接打至“老闆”賬戶,再由其發放提成給一、二、三線人員。
  被告人回憶,2011年11月22日,一線撥通了沙某電話,假冒身份為蘇州市公安局民警。電話中,他指出沙某涉嫌一樁洗錢案,案件由南京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偵辦。沙某被嚇壞了,在其指示下,與“南京民警”取得&&。二線詐騙分子接到一線轉來的電話後,要求沙某到南京接受調查,但沙某&&無法去異地調查,於是他在進一步取得沙某信任後,將電話轉至三線,冒充的身份為檢察官。
  三線以調查為名摸清了沙某家底,要求其將所有資産匯到所謂“金融監管中心保證金賬戶”接受調查,以排除沙某的作案嫌疑。第一筆,沙某匯出了8.3萬元,係個人存款。這點錢顯然無法滿足騙子胃口,他們要求沙某將自己的固定資産變現。在隨後的兩天中,沙某陸續匯出了800余萬元,這是犯罪分子始料未及的。
  而此時,犯罪分子頭目發現沙某身上仍有“油水”可榨,破天荒地安排一名台灣籍男子作為四線,冒充更高級別的檢察機關人員與沙某通話,又成功地騙取了400多萬元。

  詐騙分子多為80、90後

  今年7月18日上午,在蘇州吳中區人民法院等幾家基層法院,“1129”特大跨國電信詐騙系列案中的百餘名被告人出庭受審。記者注意到,他們中大多是80後、90後,初高中文化,農民或者無業人員。他們每人都有一個綽號,如“小盈”、“小不點”等,而彼此之間幾乎叫不出名字。
  據他們供述,通常一線底薪每月5000元,詐騙成功後提成5%,二線和三線沒有底薪,詐騙成功分別提成7%和8%。而“表現優異”者,除按比例分成外,還可獲得老闆的額外獎勵。據悉,在沙某一案中,根據層級不同,幾名一、二線詐騙分子,分別獲得50萬元至130萬元分成不等。
  上述詐騙分子歸案後,蘇州警方繳獲了他們分贓時在KTV中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他們將上百萬鉅款放在包間桌子上,歡呼着將錢灑向天空,享受着“錢雨”。之後,這些錢被分裝到數個密碼箱中,每人提着一個密碼箱離開。
  出國短短幾天就能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來錢實在容易,一些犯罪分子拿到分成後便開始了奢侈的揮霍生涯。據悉,其中一名犯罪分子林某某拿到錢後先在廈門購置了一套住房,然後購買了一輛寶馬轎車。&&夜店、來往地下賭場成了他的生活常態。短短半年多時間,他就將130多萬揮霍一空。由於賭博欠了債,最後房子、車子都賣了。當他被警方抓獲時,身上僅剩1000多元錢。

  電信詐騙出現新特點

  江蘇省公安廳、蘇州市公安局和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人士介紹,當前電信詐騙犯罪出現新特點。
  首先,電信詐騙從以前的盲目群撥電話,發展到點對點“精確打擊”。“這一變化説明不法分子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更加具體。”周其海介紹,他們在泰國一電信詐騙窩點發現,不法分子手上有詳細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僅有姓名、家庭住址,還有身份證號、手機號。“所以現在很多電信詐騙一上來就能報出受害人的姓名,迷惑性更強。”
  其次,電信詐騙産業鏈更加完善。“以前電信詐騙團夥往往是打電話、取款一體的,現在則將各環節分包。”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介紹,電信詐騙已經實現各個環節的分工外包,有人專門製作劇本,有人專門打電話,有人專門負責取款。就以“1129”案件來説,沙某的1200多萬元匯出後,資金很快便被分散到數百張卡上,然後由專人在境外提現,再匯入電信詐騙大老闆的銀行卡中。“在這起案件中,我們繳獲了380多張銀行卡。”周其海説。
  最後,電信詐騙開始與微信、微博等新技術手段結合。“微信聊天大熱,以此為作案手段的電信詐騙日趨增多。”蘇州警方介紹,犯罪分子利用專門軟體修改微信顯示所在位置,同時發布虛假招嫖等信息,引誘具有不良動機的被害人上當,通過電話&&後以須繳納一定數額保證金的方式實施詐騙。“現在微信等都有定位功能,但犯罪分子對位置進行修改後,即使我們看到他距離我們只有100米,其實也可能遠在天邊。”民警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電信詐騙為何頻頻得手 2013-02-19
揭開一起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黑幕 2013-01-26
電信詐騙團夥專門詐騙收藏愛好者 2012-12-07
跨國電信詐騙大案暴露監管漏洞 2012-07-02
跨國電信詐騙組織運作走向公司化 2012-07-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