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價格下跌行情之久和跌落幅度之大,超出業界人士的想象。”8月22日,在“第七屆中國鋼鐵原燃料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直言行業正處於“高産能、高成本、低效益、嚴環保”的十字路口。
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行業的資産負債率達到68.8%,資産負債率超過70%的企業有50家。到今年6月底,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到98.52,與去年同期134.4相比,降低35.88點,降幅達到26.7%,成為近幾年來最低的價格。
由於鋼材價格指數是以1994年價格作為100來計算的,這意味着目前鋼材價格是低於1994年的價格水平。但即使噸鋼利潤只有0.43元,很多企業&&還是需根據自身貸款規模、員工數量等停産成本的不同,來決定是否停産。
目前鋼鐵工業産能嚴重過剩、利用率降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粗鋼産能約為9.76億噸,實際去年産鋼量為7.17億噸,粗鋼産能利用率僅為73.4%。
與此同時,由於産能過大,産業集中度低,在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下,惡性競爭激烈。張長富介紹,目前,全國有粗鋼産量並上報國家統計局的企業有470多家,其中100萬噸以上企業達到174家,2012年前10家産鋼企業粗鋼産量佔全國鋼産量的45.9%,前4家僅佔27%。
“在低端産品上,各企業産品品種、質量、規格無明顯差距,處於同一水平,為了搶佔市場,相互競相壓價,無序競爭;在高端産品上,這幾年建設的生産線裝備水平非常接近,産品結構雷同,未能實現差異化,缺乏合理的産品市場定位。”張長富指出。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大量的落後設備亟須淘汰。在冶煉方面,到2012年底全國小於400立方米高爐的産能約有4300多萬噸,小於30噸轉爐的能力約有2000多萬噸;在軋鋼方面,也有近30%左右的設備達不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生産能力。
更多鋼鐵企業開始自謀出路,鞍鋼集團一位高層對本報記者&&,自2013年以來,鞍鋼通過加強各環節把控、降低庫存、控制採購成本等措施,來應對鋼鐵行業所面臨的嚴峻市場形勢,今年上半年,鞍鋼庫存減少了53%,採購成本節約了5個億以上,同時,他&&,目前鞍鋼已經實現扭虧,股份公司上半年盈利7個億。
除鞍鋼外,還有凌鋼股份、久立特材等多家鋼鐵企業中期業績均出現回暖跡象,凈利潤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張長富還&&,我國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這就決定了我國鋼材需求還有一定的增長。同時,他認為,如果我國經濟每年保持7%-8%的增長速度,鋼鐵增長速度還將在3%-5%之間。到2020年左右我國鋼鐵消費量在7.3億-7.8億噸,如果加上出口鋼材量,中國鋼鐵産量在8億-8.5億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