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款跑路”的保險“美女高管”已經被押解回國,但泛鑫保險代理公司“套錢游戲”所引發的故事仍在持續發酵。 公安部日前通報,已在斐濟成功抓獲涉嫌經濟犯罪的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怡,並於8月19日晚將陳押解回國。 陳怡是否確實如傳言所稱“攜5億元鉅款跑路”還有待證實,但這場由保險代理公司設計的“自製理財産品陷阱”的全貌已經逐漸清晰:通過期繳(分期繳納)變躉繳(一次性繳納)、高額佣金、佣金再投保等手段,保險中介形成一個連環黑洞,迅速做大保費規模,套取保險公司資金,而留下的卻是一個期繳難以維繫的資金鏈,直至資金鏈斷裂高管出逃。 而這一陷阱近日也得到了上海保監局確認,其近期在檢查中發現,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銷售自製的固定收益理財協議。 “公司確實有銷售自製的理財産品,但比例還不確定。平時具體的業務運作,具體公司的賬務掌控,都是陳怡一個人説了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泛鑫管理層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去年10月9日我買了一份50萬的理財産品,和泛鑫簽了理財合同,承諾是一年到期後給我8%的收益率。”客戶許女士説,本來10月份就要到期了,但今天才知道買的不是理財産品,而是一份10年期的保險産品,而且剛剛才拿到保單。 另一位客戶買的則是泛鑫代理的海康人壽一款10年繳費的保險産品,泛鑫承諾只要第一年交清全部保費,第二年就可以拿到本金並給10%的投資收益:“按理今年7月份就應拿回本金和相應的投資收益,但實際上並沒有。” 對與泛鑫合作的保險公司而言,類似的故事大同小異:即用高額收益來誘導客戶,通過做大規模要求保險公司給予更高的佣金返點,甚至將代理所得再以新客戶名義來購買新保單,繼續套取保險公司返還的佣金。 “規模保費上去了,和保險公司合作時就可以索取更高的佣金。泛鑫的盈利實際是來自於其獲得渠道經費的補貼和其實際墊付保費的差價。”一位消息人士稱,但之後的佣金比例會逐漸降低,資金鏈就開始捉襟見肘。 一位和泛鑫有過合作的保險機構內部人士&&,剛開始和泛鑫合作,首年佣金達到80%至90%,但後來隨着泛鑫業務的壯大,就要求給他們更高的佣金。本來想看看續期如何,再考慮和他們繼續合作,沒想到發生了“跑路事件”。 業內人士認為,泛鑫事件雖然只是個案,但個別保險公司為了衝規模採取的激進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此類事件的發展。 法學專家王宗玉&&,這對保險公司與保險代理人的關係會産生深遠影響,這首先給保險公司敲響了警鐘,在選擇保險代理人時會更加謹慎,進行詳細的審查,包括實力、信譽、業績等,其次保險公司對保險金的控制會更加嚴格,保險公司會及時回收保險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