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平股份虛增合同 銷售隊求罷免華北總經理
2013-08-20   作者:夏曉柏 彭立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股價狂飆神話剛剛破滅,華平股份又陷入銷售團隊“造反”漩渦。
  記者近日獨家獲悉,華平股份華北大區銷售團隊集體上書高管層,要求罷免公司華北大區總經理沈雙龍。
  在這份名為《華北區建議反饋》的材料中,包括華平股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辦事處的多數銷售人員集體簽名,要求罷免“缺少統率力、缺乏個人領導力和項目經驗、對員工不負責任”的沈雙龍。
  銷售團隊“造反”只是華平股份銷售問題的縮影。記者近日輾轉北京、河北、上海等地調查到,由於華平股份自上而下層層攤派銷售任務,而費用報銷等銷售配套政策缺失,業績重壓之下,華北大區部分銷售人員不得不簽訂無法回款的“無效合同”敷衍,以完成業績考核和避免工資獎金被扣。
  而華平股份上市之初,亦疑似有通過虛增合同金額達到虛增收入的行為。內幕人士透露,為保證上市首年業績不下滑,2010年,華平股份在與三門峽移動公司(下稱三門峽移動)的一份實際成交金額僅為180多萬元的銷售合同中,將合同金額虛增至1087萬元。

  虛增合同金額衝業績

  華平股份多名銷售中層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高層曾在關鍵時間節點虛增銷售合同金額,以力保業績不下滑。
  華平股份一名負責銷售的內幕人士左志明(化名)向記者透露,2010年公司上市之時,曾在一份與三門峽移動的銷售合同上作假。
  “當時快到2010年年終了,公司定的銷售任務還有幾百萬沒有完成。這時,已經離職的華平前銷售人員黨偉傑找到當時的銷售負責人,要求簽訂一份奇怪的合同。”左志明回憶,對方稱客戶方是三門峽移動,要求採購電子政務應急指揮系統設備。
  他透露,當時對方的要求很奇特,只需要華平股份供應價值180余萬元的設備,卻要求簽訂一份總金額為1000多萬元的採購合同。
  “對方的意思是要將近900萬元的差價部分作為回扣返還。”左&&,市場默認的行業返點率一般在10%左右,最多不超過15%,“類似這種回扣返點是實際成交金額數倍的情況還真沒見過。”
  由於考慮到這裡面可能存在的行賄和變相侵吞國有資産等風險,華平股份這名負責銷售的高層最終不敢接這個銷售訂單,也不願在銷售合同上簽字。
  不過,這筆交易最終還是繞過該銷售負責人成交。內幕人士提供的一份名為《三門峽市電子政務項目應急指揮系統設備採購及集成合同》顯示,這筆交易在2010年12月2日簽字成交,合同金額為1087.88萬元,代表華平股份簽字的是董秘奚峰偉,三門峽移動的簽字代表是劉海濤。
  “奚峰偉是越權簽字,他是董秘,並不管銷售,但是因為管銷售的高管不敢簽字,所以奚峰偉只能親自上陣,總不成要老太太董事長親自簽字吧?”左志明如是透露。
  華平股份內幕人士透露,這筆採購的實際成交金額不到200萬元,三門峽移動將貨款全部付給華平股份後,800多萬元的差額部分被以實施外包服務費等名義轉出,成為了客戶方經辦人的回扣返點,至於華平股份相關高管是否從中分一杯羹,則不得而知。
  但實際成交金額不到200萬元的交易如何做出1000多萬元的合同?華平股份內部人士透露,公司所有的産品均有計劃目錄價、市場指導價、實際成交價等幾個價格。按照銷售人員的級別不同,最終成交價大不相同,“一般實際成交價格是計劃目錄價的3-5折,營銷總監則可以低至兩折。沒有人會以5折以上的價格購買,除非負責採購的人有利益訴求。”
  而華平股份與三門峽移動合同中的多個産品成交價極高,已明顯違背市場行情。以三門峽移動採購的高清應急指揮終端CS2800-4212F為例,其計劃目錄價為55萬元/套,最終成交價為38.5萬元/套。
  蹊蹺的是,記者獲得的一份華平股份産品內部報價單顯示,同樣型號為CS2800-4212F的終端産品,其標明的市場指導價僅為14萬元/套,三門峽移動的採購成交價比華平股份內部的市場指導價高出24.5萬元/套。
  “正是依靠這種明顯高於市場指導價的成交價格,三門峽移動的採購合同才從不到200萬元的實際成交價虛增至1087萬元。”前述內幕人士直言。
  三門峽移動和華平股份的合同顯示,其約定交貨日期為2010年11月15日,付款方式為分三筆支付,按其設定的條件,前兩筆合計979萬元貨款可以在2010年12月31日公司關賬之前付完,確認為華平股份2010年的收入。
   巧合的是,華平股份2010年營收為1.03億元,同比微增1.71%。或許正是有了當年年底的這筆979萬元貨款收入,才使得公司免遭業績同比下滑的困境。

  基層銷售簽無效合同充數

  記者了解到,華平股份按行政區域將全國市場分為華北、華東、華南、西北等7個銷售大區,每個大區下轄數個辦事處。此次銷售團隊“造反”的華北大區即以北京為中心,管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級辦事處。
  “華北大區此前的總經理在今年5月離職後,總公司派了沈雙龍過來當總經理。”華北大區銷售人員翟盛元(化名)向記者透露,沈剛剛到任,即以銷售任務未完成為由,提出裁減銷售團隊薪水,由此激發集體反彈。
  在這份簽注日期為2013年7月18日的《華北區建議反饋》中,銷售團隊認為“華北大區目前業績低下、人心渙散”主要是因為沈雙龍,並據此認定沈已經不能夠履行華北大區總經理的崗位職責。
  記者了解到,華北大區原定2012年的銷售任務為1500萬元,但實際僅完成900多萬元,而2013年的3000萬元銷售任務時過八個月還未完成一半。在此背景下,沈雙龍寄望通過減薪來刺激銷售團隊做業務。
  “沈雙龍自己沒有本事管好這個團隊,卻拿減薪來懲罰我們。”北京辦事處相關負責人魯鵬(化名)憤憤不平。他透露,沈雙龍以前在華平是分管部隊和政府客戶業務,“他以前基本是靠喝酒送禮(讓對方)下紅頭文件拉業務,像華北大區真刀真槍拼搶業務他卻幹不來。”
  一個廣為業務員詬病的細節是,當他們費盡心力將業務談到就差簽合同,客戶要求見見華北大區總經理時,沈雙龍卻經常藉故不見,業務員只能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訂單丟失。
  翟盛元透露,業務員一旦完不成銷售任務,不但工資會被扣減,且前期墊付的銷售費用也很難報銷。為拿到全額工資和報銷費用,曾有業務員不得不簽訂一些不會真正執行的無效銷售合同以完成任務。
  “這些合同雖然也有單位簽字蓋章,但一般缺乏賠償責任條款約束,對方大多不會打款過來,最終很多合同是不會真正執行的無效合同。”翟透露,這些無效合同在集中清理會被公司作廢處理。
  記者了解到,華平股份已陸續派出副總經理方永新、王敏、吳彪,以及董秘奚峰偉等高管前往華北大區“平叛”,這些高管正分赴各辦事處做工作,目前雙方仍處在僵持狀態。
  “華北大區銷售團隊有些意見,但談不上罷免。”8月19日下午,記者電話求證上述報道情況時,華平股份董秘奚峰偉如是回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Windows軟體政府採購驚現真假合同 2013-05-31
工行支行行長用虛假合同詐騙1.2億 2013-04-26
*ST國商陷假合同迷局 小股東或起訴董事會 2012-12-14
民間組織的力量 歸真堂IPO遭杯葛 2012-02-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