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曾經一瓶難求、高高在上的茅&如今也淪落到做電話推銷的境地。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茅&經銷商在巨大的銷售壓力下,開始採用“人見人恨”的電話推銷方式,業內認為,電話推銷很容易讓人産生反感情緒,從而影響茅&的高端品牌形象。
據悉,雖然茅&從去年開始至今多次進行産品結構和營銷策略的改革,但依然難以回到之前的鼎盛時期。“這裡賣茅&各種系列産品,售價相對優惠,例如500ml裝的習酒售價在600-700元不等。”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接到一個來自茅&&京經銷商的推銷電話,包括習酒在內的茅&系列産品均在其推銷範圍之內。
從2012年下半年起,白酒業外部環境風波不斷,使白酒股整體下挫,經銷商、零售商的日子都不好過。在這種大背景下,各大酒企均放慢了發展步伐。作為高端白酒龍頭企業,茅&的銷售情況反應更為明顯。茅&從去年開始至今不斷從終端降價、開發中端品牌和松綁經銷商等方面進行改革,以順應市場變化,但事實證明效果甚微。
以茅&子品牌習酒為例,去年秋天,茅&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習酒國營60周年紀念大會上拋出“2013年2月習酒將在香港登上H股”的豪言壯語,如今上市時間表已過去半年,習酒不僅上市無望,連市場銷售情況也開始變得不樂觀。自1998年被茅&納入麾下15年來,一直偏安貴州區域市場鮮有人知的習酒,開始從2012年以來,仿佛一夜之間,很多電視、報紙、雜誌和網絡等媒體都同時出現了習酒狂轟亂炸式的廣告宣傳。和白酒行業大趨勢相比,習酒的行為則顯得格格不入,這也引來了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的關注、猜測和質疑,甚至習酒宣揚的“君品”文化被稱為投機式營銷。據了解,年銷售不到20億元的習酒2012年在央視黃金資源招標中以30037萬元的中標額位列企業中標額第6位,在酒類企業中僅次於茅&和西鳳。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鉅資投放廣告下,習酒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率,多位消費者稱習酒的口感很不好,不好喝,後勁太衝,容易上頭,所以商超、餐飲和煙酒零售店等終端零售渠道難見習酒的身影。業內更多將習酒的“失敗”看做是茅&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2012年茅&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52.45億元,而前不久袁仁國在一次公益活動上公開透露茅&集團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為179億元,這與年初其所稱的“2013年茅&力爭實現銷售額增長18%,達到416億元”的目標距離很大。
據了解,由於當地政府給茅&制定了很高的目標,茅&今年業績壓力很大。雖然擴大經銷商隊伍被茅&看做是快速衝高銷量的途徑,但事實上,經銷商數量越多市場的競爭壓力就越大。經銷商自己面臨的市場動銷慢、庫存壓力大等問題更是不言而喻,因此不得不使用電話推銷這種低端的促銷模式試圖能夠緩解目前的尷尬處境。
業內認為,茅&這種促銷形式和之前的團購模式類似,缺乏創新性,效果很難説。白酒營銷專家楊承平&&,這種向企業和個人電話推銷的方式如果銷售員使用不當,很容易使人産生反感情緒,從而損害茅&的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