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紅利”造福蒙陰老區人民
2013-08-12   作者:記者 潘林青 葉婧/濟南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山東省蒙陰縣地處沂蒙革命老區,“七山二水一分田”是這個縣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蒙陰縣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靠山護山,臨水養水”,將生態優勢轉化為老區人民的“紅利”,探索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民生效益“三贏”的綠色崛起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國古語,但在蒙陰縣這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土地上,他們做的卻是“靠山護山,臨水養水”。  
  蒙陰縣境內的雲蒙湖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地。蒙陰縣在對雲蒙湖內11萬隻養魚網箱進行徹底清理的基礎上,今年又對湖區周邊1公里內的養殖場戶全部進行了關停或搬遷。目前,蒙陰縣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河流水質達標率、城市地表水達標率連續15年保持100%。     
  近年來,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蒙陰縣開展大規模的整山治水,先後加固水庫101座,治理流域36條,修建大小水利工程6265處。每年新增造林4萬畝以上,全縣75%的荒山得到綠化,90%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去年成為“山東省綠化模範縣”和“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
  蒙陰縣還一直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約束機制,做到“三個堅決”,即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水源地産業規劃的項目堅決不引,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堅決不批,治污技術、投入不到位的項目堅決不允許生産。近幾年,蒙陰縣累計取締“三小企業”150多家,拒批項目200多個,為此每年減少稅收4億多元。
  不僅如此,蒙陰縣還一直致力於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紅利”,既要“生態美”,又要“縣域強”、“百姓富”。
  近年來,蒙陰遵循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一切以生態為優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釀造、礦産建材四大新型工業集群和商貿物流産業為主體的“4+1”綠色産業體系框架。
  一個個節能環保的項目成為這個縣縣域經濟發展的亮點:由日鋼集團投資16億元建設的廣匯建材項目,首條生産線已於4月底點火生産,第二條生産線6月底可投産運營,每年能消耗煉鋼廢渣100萬噸,餘熱發電1.8萬千瓦,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由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投資50億元的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也已落戶這裡……
  記者了解到,蒙陰縣464個行政村中有180個村建起了小廣場,210個村建起了生態文明畫廊,261個村建起了農家書屋。
  為了讓群眾有個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蒙陰縣還對城鄉環境進行了全面整治,持續開展城鎮、鄉村、水域、路域環境整治。高標準建成了1處污水處理廠、1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13座垃圾中轉站、5064個垃圾收集點和17處濕地公園,完成了城區自來水管網改造和污水集水管網建設,初步構建起“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污水處理新機制。城市垃圾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農村達到70%以上,形成了全覆蓋、多層次的生態凈化系統。
  “保護生態也好,發展經濟也好,歸根到底還是為了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蒙陰縣委書記朱開國説。在蒙陰縣,經濟發展為生態建設積累了財力,生態建設為經濟發展創造着條件,兩者圍繞着一條安居樂業的民生主線實現了良性循環。  
  隨着經濟的發展,財力的上升,蒙陰縣的民生事業也蒸蒸日上。據統計,2012年蒙陰縣民生支出累計達12.7億元,同比增長36.6%,佔財政支出的76%,佔比位居山東省前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傳播城市“美麗”智慧 共促城市生態發展 2013-08-09
六城市被確定為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 2013-07-29
我國將推“綠色生態城區” 2013-07-29
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規劃發布 2013-07-26
山西煤炭開採致生態經濟損失驚人 2013-07-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