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神寶能源董事長劉明(右)向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杜少中介紹説,今年以來,神寶能源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三級政府共同籌資4000多萬元,冒頂坑治理殲滅戰全面打響。記者
李新民/攝 |
|
“經多年治理,過去小煤窯留下的2300多個冒頂坑如今只剩下不到200個。”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神寶能源)董事長劉明説,“今年以來,神寶能源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三級政府共同籌資4000多萬元,冒頂坑治理殲滅戰全面打響。”
劉明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做上述&&的。近日,在神華集團組織的“企業開放日,美麗草原行”活動中,記者走進呼倫貝爾、走近神寶能源,實地探訪神華集團旗下這家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的綠色發展之路。
曾幾何時:小煤窯遍地開花,大草原千瘡百孔
7月30日,盛夏季節的大半個中國暑熱難耐,而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牛羊肥美,氣候宜人,甚至還有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朵朵綻放……
“如果你前些年來這裡看到的可不是這個樣子。”與記者同行的神華集團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部主任孟堅介紹説,那時這些地方遍佈大大小小的坑穴,有的甚至連成了一片,如同草原上裂開的一道道傷疤,令人心痛。造成草原千瘡百孔的是當年的小煤窯。
資料顯示,呼倫貝爾地下資源豐富,其中探明煤炭儲量超千億噸,特別是在寶日希勒礦區,煤層埋藏淺、傾斜角小、易於開採。上世紀80年代,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支配下,小煤窯遍地開花,最多的時候達300家。
神寶能源電視台記者馮琨自小便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在他的記憶裏,小煤窯採煤時響起的此起彼伏的爆炸聲至今依然清晰。他説:“那時候,被爆炸氣浪掀起的土塊在飛行了數百米的距離後,會突然掉落在我家的院子裏。”
“這些小煤窯的老闆只想著挖煤賺錢,根本不顧及對草原的破壞。不長時間,這些小煤窯開採過的地方就會出現塌陷,草原上出現一個個冒頂坑。”作為當年小煤窯瘋狂開採的見證者,寶日希勒居民韓東山回憶説,“冒頂坑不僅破壞草原生態,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經常有放牧的牛羊掉進去,曾經有一位開車看草原的人,連人帶車陷進冒頂坑,車子再沒能拿出來……”
據了解,寶日希勒蒙語是“紫花盛開的山崗”,但由於小煤窯遍地開花,“冒頂坑”不斷出現,最多時竟達2000多個。美麗草原上這片“紫花盛開的山崗”,竟然變成了“黑色坑穴遍佈的山崗”。
央企到來:彌補歷史欠賬,建設生態礦山
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開始關注小煤窯亂採濫挖造成的草原生態破壞問題,並就此拉開煤礦資源整合的序幕。2002年12月,寶日希勒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2005年,該公司併入央企神華集團,更名為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2005年,成為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環境的轉折點。這一年,內蒙古自治區拿出財政配套資金用於採煤沉陷區治理;這一年,進入草原的央企——神寶能源改變採煤方式,關閉了最後7對小礦井,拉倒井架,回填井口,由過去的井工開採轉變為集中露天開採。
據了解,大規模集約化露天開採,使安全生産水平大大提升,多年實現煤炭生産“零死亡”;同時,資源回收率大大提高,由小煤窯時期的25%左右提高到現在的97%以上;更重要的是,為把採煤對草原環境的影響降至最小,他們採取腐殖土剝離保存,採空區及時回填治理,腐殖土重新覆蓋、植草等措施,恢復草原地貌,效果非常顯著。
與此同時,面對歷史遺留下的千瘡百孔,神寶能源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全力配合政府利用露天礦剝離的土方對冒頂坑進行回填。據統計,神寶能源多年來累計投入4300多萬元,採取爆破冒落的方式,利用露天礦剝離的土方進行回填、覆土、種草……呼倫貝爾大草原冒頂坑正在大面積遞減。
“經過多年治理,過去小煤窯留下的2300多個冒頂坑如今只剩下不到200個。”劉明告訴記者,“2013年神寶能源又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三級政府共同籌資4000多萬元,冒頂坑治理殲滅戰全面打響。”
隨後,劉明帶領記者走進大草原,來到最後一片冒頂坑前,他幽默地説,“我們今天在這裡舉行一個告別儀式吧,如果明年你們再來草原,這裡必將是一片綠野,整個大草原將會生機盎然。”
展望未來:産量5千萬噸,美麗與發展共贏
如果説治理小煤窯冒頂坑是神寶能源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義舉,那麼在企業生産經營中所堅持的“挖走一坑煤,還回一片綠”,則是這家央企自身職責的體現。
據了解,作為坐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煤炭企業,神寶能源一開始便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與一流企業相匹配的重要標尺,堅持煤炭資源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進行。煤炭生産從運輸、存儲到鐵路裝車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封閉狀態下運行;而且在快速裝車系統上還安裝了一套幹霧抑塵裝置和噴漿固化裝置,消除粉塵污染,有效地保護了草原環境。
神寶能源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精細化到每一個細節。記者注意到,在露天礦周圍有一道藍色的屏蔽墻,這是投資758.2萬元,總長度4.2公里的防風抑塵網,像一條飄逸的藍色絲帶,將煤礦與美麗的草原隔開;在露天礦生産現場,大型運輸車輛穿梭往來,卻沒有滾滾煙塵,原來神寶能源投入2000多萬元購置6&&型灑水車,在生産現場和重點區域24小時不間斷灑水作業,控制浮塵。
“灑水車用的水都是經過處理的露天礦生産疏幹水和工業廠區內的生活污水。”神寶能源黨委副書記張福山介紹説,公司投資1463.7萬元建成了日處理能力1.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將疏幹水和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後,大部分供給附近的國華電廠,少部分用於工業廠區灑水降塵和綠化種植。
在綠化種植上,神寶能源提出發展生態種植的思路,在露天礦排土場上建成了78萬平方米的種植示範區。盛夏時節,在現代化噴淋設備的滋潤下,復墾的土地上開滿了金黃的油菜花,各類植物在微風中搖曳曼妙的身姿,似浩瀚煤海的綠色衛士……
“呼倫貝爾大草原作為世界著名三大草原之一,其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建設特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必須堅持走美麗與發展共贏的道路。”劉明介紹説,神寶能源如今産能已達3000萬噸,按照規劃到2015年將達到5000萬噸。截至目前,用於生態建設的投資已突破2億元,復墾綠化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一座世界一流的綠色生態企業正在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