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菲回應被曝行賄500名醫生:屬於合理報酬
2013-08-09   作者:平亦凡 李秋萌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跨國藥企“賄賂門”事件繼續發酵。近日,有代號為“培根”的爆料人向媒體舉報,世界知名藥企法國賽諾菲公司涉嫌向79家醫院的503位醫生行賄。而為了躲避合規審查,賽諾菲採用“研究經費”名義向醫生支付了約169萬元回扣。賽諾菲方面昨天(8月8日)&&,新藥上市後的臨床監測試驗在全球被普遍採用,給醫生支付此項勞動報酬亦屬於正常範圍。

  >>爆料

  借“研究經費”行賄169萬

  據報道,近日有代號為“培根”的爆料人向媒體提供了4份材料,舉報賽諾菲公司在2007年11月前後,向北京、上海、廣州、杭州4地的79家醫院,共503位醫生,借“研究經費”名義支付約169萬元回扣。此外,賽諾菲還向北京地區的另外5家醫院,共43位醫生,每月通過現金報銷、禮品贈送等方式,輸送利益2萬多元。

  這份舉報材料匯總完成於2007年11月,集中反映了賽諾菲的兩種藥物——“安博維”、“安博諾”的銷售及醫生“回扣”情況。

  舉報材料稱,這169萬元費用的名目是“研究經費”,按照每個病例80元支付給醫生。其中,北京共有28家醫院的262位醫生捲入,總涉及金額807280元;上海涉及24家醫院的158位醫生,總計625760元;廣州涉及16家醫院的31人,總計136880元;杭州涉及11家醫院的38位醫生,總計120960元。

  舉報材料中,收受款項最多的一位,是北京積水潭醫院心內科某醫生,上報“回執例數”140例,得款11200元,昨天積水潭醫院未對此回應。最少的是北京協和醫院的一位醫生,上報僅1例,得款80元。

  >>回應

  臨床試驗付費合理

  賽諾菲公司&&,公司會對旗下藥品開展IV期臨床試驗,參與的醫生需要進行很多工作,可因其付出的勞動獲得報酬,這被稱為“研究經費”。“培根”則&&,此類“研究經費”與虛假講課費類似,都是行賄由頭。

  賽諾菲公司指出,“安博維”和“安博諾”在中國上市後,進行了3個IV期臨床試驗,學術成果都已提交科學雜誌。其中,與舉報時間相吻合的是一個名為“厄貝沙坦在2型糖尿病高血壓伴微量白蛋白尿的研究”,試驗時間為2006年至2008年,但參與醫院、醫生、樣本病例數等信息未公開披露。

  賽諾菲公司昨日發表聲明指出,上市後臨床監測是藥物發展的重要階段,可以有助於公司更進一步了解新藥的治療價值,並給醫生提供有價值的學術信息,在全球醫藥行業被普遍採用。

  對於爆料人所説賄賂一事,賽諾菲稱已啟動相應工作程序進行核實。

  >>官方説法

  市衞生局:已報紀檢部門

  昨日,市衞生局相關人員&&已關注到此條新聞並已上報領導及紀檢監察部門,目前正等待回復。

  據了解,自2007年起,北京市衞生局即啟動建立了防範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對醫藥企業、醫療衞生基建工程單位對醫療機構負責人及醫務人員給予回扣、提成等不正當利益行為,實行“黑名單”制度。

  北京市衞生行政部門相關人員&&,凡是有證據的商業賄賂舉報,各級衞生行政部門和紀檢部門絕對不會姑息,醫生收受藥品公司回扣與收取病人用於感謝的“紅包”意義不同,前者屬於商業賄賂,歸紀檢部門監管。

  >>業內觀點

  “試驗”“行賄”界限模糊

  多名三甲醫院主治醫師向京華時報記者透露,IV期臨床試驗並非所有醫院都有資格。因此,要判斷是否有行賄行為,首先要看這些醫院是否具備IV期臨床試驗資格。而對於參加試驗的醫生,工作會很繁瑣,因此藥企支付“入組費用”是正當的勞動報酬。

  一位資深醫藥代表則&&,做IV期臨床試驗需要患者簽訂相關協議,藥企會向患者支付生活補助和營養補貼。而對於醫生來説,由於過程複雜,很多醫生不願參與。

  不過“培根”&&,大多數醫生對試驗都是敷衍了事,因為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交易”。為了獲取報酬,有個別醫生申報和填寫的病例數明顯超出其能力範圍。

  “IV期臨床試驗該給多少錢並無定價,因此究竟是賄賂還是研究經費很難判斷。”上述醫藥代表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賽諾菲稱尚不能確認在華行賄 2013-08-09
賽諾菲內部人曝行賄500醫生 2013-08-08
醫藥巨頭法國賽諾菲內部人自曝行賄500中國醫生 2013-08-08
賽諾菲、禮來否認因行賄被調查 2013-08-02
賽諾菲與禮來或步GSK後塵 2013-08-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