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午,本報記者在中冶集團總部大樓的正門口看到,一排藍色帳篷下,來自中國八冶集團職工及部分農民工組成的百餘號“索債”隊伍席地而坐,但幾步之遙的中冶集團入口卻始終大門緊閉。
“中冶下面的子公司拖欠我們4800萬工程款,我們已經在這裡等了一個星期,但中冶集團始終沒給一個具體説法。”8月5日,討薪方一名丁姓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
百餘名討薪者上門追討的4800萬款項源自於其位於遼寧省葫蘆島的一個鋅廠工程項目。
上述丁姓負責人稱,中國八冶集團為其完成了1.5億元的工程,但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葫蘆島公司”)及其下屬葫蘆島鋅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葫蘆島鋅業股份”)拖欠的4800萬尾款卻已長達約兩年。
“中國八冶和中冶葫蘆島公司溝通過很多次,今年5月份我們也來了一次,但中冶集團一會説要我們提供拖欠款的明細表,一會又説正在協調,但把我們打發走後又不了了之。”討薪方另一名負責人説。
事實上,被索債者“圍堵”總部大樓似乎是中冶集團多重經營困局的一個縮影。幾年來,這家備受業內質疑的央企還面臨着諸多困境。其中,海外業務頻現危機,資金鏈探底,內部管理混亂等則是外界對中冶集團當前困局的幾大關注焦點。
“中冶是由冶金部原來的大雜燴企業合在一起組建的,且之間都是互相競爭的關係,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公司治理混亂。”北京科技大學冶金教授許中波説。
重組完成期限未知
對於中國八冶集團以及被拖欠工程款的農民工來説,中冶葫蘆島公司及其下屬公司葫蘆島鋅業股份的4800萬債務何時結清仍不得而知。
中冶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由於存在欠款的兩家下屬公司目前正處於破産重組執行手續中,且重組草案也尚在討論之中,所以暫時無法支付拖欠的工程款,“誰來承擔這筆債務現在還無法確定。”
資料顯示,今年1月,葫蘆島鋅業股份債權人葫蘆島銀行向遼寧省葫蘆島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以未能償還到期債務及資不抵債為由要求對葫蘆島鋅業
股份進行破産重組。隨後,葫蘆島中級人民法院對這一重組申請做出裁定,並於2013年2月5日指定葫蘆島鋅業股份清算組為管理人。
“其實在葫蘆島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之前,葫蘆島鋅業股份的債務糾紛就已經窮於應付了,作為母公司,中冶葫蘆島公司也有連帶責任。”一名熟知中冶集團的知情人士説。
中冶葫蘆島公司內部人士證實,持續幾年的虧損已經讓中冶葫蘆島的債務黑洞不斷放大,而子公司葫蘆島鋅業股份的負債表中,數十億的欠款來自於各大商業銀行。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葫蘆島鋅業股份的欠債名單中,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瀋陽分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分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
龍港支行、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錦州分行、錦州銀行金凌支行、中國工商銀行葫蘆島分行等十余家銀行皆位列其中,而拖欠款項的名目則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國際
信用證押匯,以及流動資金借貸等。
對於中冶葫蘆島公司以及葫蘆島鋅業股份來説,尚難填補的債務黑洞也讓兩家公司的重組計劃一再延期。
2013年7月24日,鋅業股份管理人向葫蘆島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稱提交重整計劃草案的六個月期限即將到期,但因客觀原因,重整計劃草案尚
在討論研究過程中,並從鋅業股份涉及利益群體的多元性、重整工作的複雜性、重組方態度的審慎性、鋅業股份的重整價值和重整對經濟和社會意義等五個方面提出
理由,請求法院將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延長三個月。隨後,葫蘆島中級人民法院對葫蘆島鋅業股份管理人提出的申請做出裁定,將公司重組計劃草案提交期延長至
今年10月31日。但對於中冶葫蘆島公司遲遲難以&&的重組方案,“圍堵”中冶集團的百餘名討薪隊伍似乎已經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我們負責的工程是在破産重組之前完成的,4800萬中有1800萬是拖欠的農民工的錢,而且公司的職工已經一年多沒發工資,我們已經不能再等了,作為母公司,中冶集團應該替子公司墊付這筆欠款。”上述丁姓負責人説。
而本報記者多次致電中冶集團方面,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就拖欠款項的處理方案。
多重困局
中冶集團財務狀況堪稱糟糕時,其內部的財務運營也同時備受挑戰。
2012年8月,在中冶集團飽受虧損詬病後,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冶集團的管理層做出人事調整,原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為民被免去相關職務後,國文清
火線救場。隨後,接手“爛攤子”的國文清也隨即開出了一張剝離資産、降低成本的“藥方”,但截至目前,中冶集團仍然在泥潭中掙扎,其如何擺脫來自旗下資源
縮水、資金吃緊、管理混亂等困局仍不得而知。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中冶此前募集資金投資的一號項目——位於阿富汗南部盧格爾省的艾娜克銅礦此前計劃總投資達43.91億美元,但後因開採中涉及當地文物而被迫中止。
此外,中國中冶在阿根廷的諸多礦産項目由於開採難度大、礦山規模小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而除旗下業務皆阻力重重外,中冶集團內部的管理無疑是其不得不應對的另一關鍵阻力。
“由於當時組建時,下面的子公司都各自為政,在管理上存在明顯脫節的現象,這對集團層面的整體控制力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上述知情者説。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掌舵中冶集團後,國文清隨即密集奔赴旗下多家子公司現場辦公,並對旗下中國恩菲、中冶京誠、中冶集團瑞木鎳鈷項目、中冶澳大利亞SINO鐵礦等多個項目提出了降低成本、控制有息負債等“節流”要求。
“目前,中冶集團,包括上市公司都在對資産重新梳理進行討論,但短期內無法實現扭虧為盈,這是此前中冶集團冒進推進多元化埋下的苦果。”上述知情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