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新增鋼鐵産能超淘汰産能近六倍
2013-08-05   作者:張國棟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 “當淘汰落後産能進入第二階段,僅僅靠淘汰已經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遲京東説 ]

  國內鋼鐵産能過剩與淘汰落後産能一直如影隨形,中鋼協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底,國內鋼鐵實際綜合産能約9.76億噸,按統計粗鋼産量7.31億噸,産能利用率74.9%。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2012年累計淘汰的煉鋼能力有1億噸,煉鐵能力1.6億噸。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以2006年~2012年為例,8年累計減少的粗鋼産能為7600萬噸,但這期間,國內累計新增的粗鋼産量産能達到4.4億噸。根據中鋼協的調研,目前在建産能規模依然很高,今後三年分別新增1.1億噸的煉鐵産能和1.3億噸的煉鋼産能。新增加的粗鋼産能是已淘汰掉産能的近六倍。
  在越虧損越生産的怪圈下,中國鋼鐵産能不降反增,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中國的鋼鐵産能過剩到底有多嚴重?
  先看看中鋼協最新調研的匯總數據:2012年底,國內鋼鐵實際綜合産能約9.76億噸,到2012年,按統計粗鋼産量7.31億噸,産能利用率74.9%。其中,中鋼協的會員單位去年煉鋼産能是7.94億噸,比2008年增54.8%,産能利用率76.4%。
  中鋼協首席分析師遲京東&&,這些産能都是經各個省區市政府主管部門認可的鋼鐵企業産能,屬於比較有效的産能範疇。
  根據這份統計,2012年,國內煉鐵煉鋼軋鋼工序完成投資共計4320億元,按照新增産能折算,噸鋼投資為3800元。“近五年,將投資加在一起同口徑一共是1.71萬億元,新增産能對應的數據是3.96億噸,平均噸鋼投資是4318元。”遲京東説。
  但總量激增,實際需求並未隨着産能的增加而增加。
  遲京東分析,根據國內外消費需求趨勢和經驗來判斷,國內鋼鐵去年消費了6.7億~6.8億噸,預計峰值會在7.3億~7.8億噸,未來中國鋼鐵消費量也會在這一范圍上下波動。“我們國內鋼鐵消費需求增長小於産能擴張,控制新增産能是化解長期産能過剩非常關鍵的一步。”
  實際上,最近幾年,鋼鐵産能過剩已經成為業內共識,按國家産業政策,淘汰産能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2012年累計淘汰的煉鋼能力有1億噸,煉鐵能力1.6億噸。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相比已經淘汰掉的産能,近年新增的産能則要大得多,“淘汰落後産能的成效被新建、擴大的産能抵消了。”遲京東説。
  鋼鐵産能不降反增背後,是當下GDP政績觀下的産能擴張衝動。此前,河北省就曾瞞報鋼鐵産量近5000萬噸,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節能減排成本、保住産量。
  “鋼鐵企業均為當地的最大工業企業,不僅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總量,還貢獻大量的稅收,另外還能解決就業壓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強鋼鐵産業的強烈願望。”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説。
  而為了片面的追求規模競爭效應,也使得鋼鐵企業越來越龐大。“我們很多民營企業,挂在嘴邊的話是,有市場我幹,沒市場我也幹,只要我比他強,他死了我還能活。”遲京東在報告時稱。
  在大中型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下,企業規模越大,其融資能力就越強,就越有可能在全面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中小鋼鐵企業來説,擴大規模是其生存的無奈手段。這就是最近幾年來大量中小民營鋼鐵企業迅速膨脹的一個原因。”徐樂江説。
  以中厚板為例,目前中厚板的裝備都在升級,但裝備技術來源都一樣,配置也一樣,各個新上項目都在照着原來的複製,這産生的第一個問題是産品品種、規格設計大綱都一樣。“無論有沒有目標市場,有沒有相應技術實力,都提出了相應方案,這實際上擺明了一開始就是在市場上跟你惡鬥下去。”遲京東説。
  但如今,單靠片面的追求規模效益似乎行不通。“當淘汰落後産能進入第二階段,僅僅靠淘汰已經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遲京東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鋼鐵産能過剩問題今年不會緩解 2013-05-24
專家建議引入"稅價機制"防止鋼鐵産能"越調越高" 2012-11-21
山東將實施規模空前的鋼鐵産能淘汰計劃 2011-11-15
“十二五”鋼鐵産能布局東減西增 2011-03-23
鋼鐵産能壓力趨緩 關注轉型 2011-01-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