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地方平台貸存償付能力不足隱患
將適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2日&&,我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增長降速,非貸款融資增多。同時,隨着總量增長,存在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隱患。另外,他&&將重點管住放大杠桿、期限錯配和信用轉換三大風險。
尚福林&&,我國銀行業雖然也有風險隱患,但風險狀況控制比較好。平台貸款、房地産信貸、理財業務、信託業務和流動性等重點領域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平台貸款餘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6.2%,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9個百分點。新增的貸款主要投向在建收尾工程項目。
對於管控房地産貸款風險,他&&,主要採取“三挂鉤”措施管控風險。土儲貸款實行“地貸挂鉤”,用所儲土地來做抵押;開發貸款實行“建貸挂鉤”,用貸款所要建設的房地産做抵押,並對建設全過程進行監控;按揭貸款實行“房貸挂鉤”,用貸款所要購買的房屋做抵押,並實行首付成數控制,比如首套房不低於三成,二套房不低於四至六成,三套房以上不予貸款。
尚福林&&,影子銀行産品規模增長,是當前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隱憂。監管部門將重點管住放大杠桿、期限錯配和信用轉換三大風險。具體而言,規範小貸公司、租賃、典當、網絡融資等融資行為;嚴禁銀行提供籌融資便利;管住交叉産品套利;控制資金投向。
對於人們關注的信託産品風險,尚福林説,主要從四方面進行管控:一是控制投向,壓縮房地産和地方平台投入的數量;二是加強凈資本比例管理,控制總量增長;三是要求項目與資金一一對應,以控制期限錯配;四是加強投資教育,明確買者自負,風險自擔。
對理財産品風險管控,則主要設置“三道防線”:一是針對期限錯配風險,規定理財産品資金來源和運用一一對應,期限一一對應;二是針對杠桿率風險,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比例不得超過35%,或總資産的4%;三是針對信用轉換風險,將未一一對應的非標準理財産品納入信貸規模管理。
尚福林&&,銀監會將進一步完善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加強流動性風險監測,引導銀行健全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具體來説,銀監會將適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根據金融體系發展變化,動態改進金融監管的方式方法。同時,督促銀行充分認識流動性風險特徵的深刻變化,提高流動性風險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