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看好我國仿製藥市場
國産仿製藥質量不高致外資非專利藥暢銷
2013-08-02   作者:記者 曾亮亮 劉翔霄/北京 太原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跨國藥企巨頭輝瑞制藥7月30日宣布,對公司進行內部重組,將商務運營部拆分成三個業務部門,其中兩個負責創新産品線,而另一個負責價值産品線。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輝瑞剝離仿製藥的前奏。最近幾年,一些跨國藥企暫停仿製藥的業務、而一些藥企大力推進中國仿製藥的業務“毫無疑問,中國國産仿製藥質量沒有提高上來,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市場依然是跨國藥企最想爭取的新興市場國家。”
  “我們不做仿製藥,當然就不會有剝離仿製藥業務一説。輝瑞的藥品只有專利藥與非專利藥之分,現在談剝離非專利藥為時尚早。”輝瑞中國企業溝通部總監席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據了解,在國外,藥品一般分為專利藥和非專利藥,無原研藥説法。而我國分為專利藥(在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原研藥(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仿製藥(國內藥企仿製專利藥企業的藥品)。
  輝瑞宣布計劃開始將其內部的商務運營分成三個業務部門,其中的兩個部門將包括創新産品線,而第三個將包括價值産品線。這三個業務部門中的每一個都將包括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這一改變將從2014年1月起實施。
  一個創新業務部門,該集團總體上包括預期在2015年後仍擁有專利保護的跨多個治療領域的産品。治療領域包括抗炎和免疫、心血管/代謝、神經科學和疼痛、罕見病和婦女、男性健康。
  另一個創新業務部門將包括疫苗、腫瘤和健康藥物。由於需要在科學、人才和市場進入等方面具備獨特的專業性以向消費者和患者傳遞價值,其中每一塊業務都將在全球獨立運作。
  第三個部門是價值業務部門,這個集團的産品包括已失去專利保護的産品,成熟的、仍享有專利保護但在大多數市場將於2015年前失去專利保護的藥品和生物仿製藥,以及目前和未來的成熟産品方面的合作。
  據席慶介紹,專利藥與非專利藥的推廣模式、成本利潤等方面差別很大。一般而言,藥企會加大營銷力度推廣專利藥品,而一過專利期就不再做市場推廣,只簡單地做包銷或分銷。因此,公司需要根據各自的不同特徵去發展。
  在此之前,全球知名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宣布“調整中國業務戰略,暫停針對品牌仿製藥市場的投資,轉而投入中國新興醫院市場,即中小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伴隨而來的還有去年初投資2.3億美元在泰州打造的、其在全球最大的獨立生産基地被挪作他用,從仿製藥轉為繼續生産公司現有産品。
  阿斯利康退出中國仿製藥市場,輝瑞設立專門部門經營非專利藥,諾華制藥、禮來制藥也高調稱在中國市場開拓仿製藥。各跨國藥企業為何出現不同表現?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如此巨大的反差與企業的經營策略以及各自的經驗積累、實力有關。
  跨國企業確實在原研藥方面佔據優勢,科技研發、人才、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明顯,但是原研藥的投入大,耗費的時間長、資源多,面臨的風險也大,同時創新速度也會在一定限度內,新藥研發出來後,打開市場並贏得市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非專利藥則已經有市場的驗證,競爭力強、有其市場發展空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原研藥仿製藥等額報銷制醞釀中 2013-07-26
全球30余生物藥將失保護 我國生物仿製藥迎來機遇 2012-07-06
跨國藥企加大仿製藥市場投入 2010-04-07
第一三共鉅資收購印度仿製藥龍頭Ranbaxy 2008-06-13
我國中藥改劑型和仿製藥技術門檻抬高 2008-01-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