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行業雖然還未出現企業倒閉,但是有停産檢修的情況。”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主任曹鋼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已經停産的公司就包括兩大維生素巨頭東北制藥和華北制藥。東北制藥和華北制藥的有關人士向記者確認了這個消息。
不過,東北制藥的銷售經理&&,停産屬於正常的檢修,每年這時候各大廠家都進行檢修,以免對産品質量産生影響。
維C行情疲軟短期難解
生意社維生素行業分析師岳珈因對記者&&,維生素C行情仍然比較疲軟,市場短期難見起色。此前養殖業的市場銷量雖略有起色,但是由於庫存太大,價格難改頹勢。
據介紹,目前飼料級維生素C的出廠價在每公斤20元左右,食品級的維生素C的價格僅為每公斤23元,低於不少企業的成本線。
“幾個大廠家都受維生素C拖累,一提到維生素C所有的廠家都頭疼,現在企業都不願意報價了。”岳珈因&&。
記者獲悉,維生素C行業雖然還未出現大規模的企業倒閉,但是有停産檢修的情況,其中就包括維生素5大巨頭中的東北制藥和華北制藥。
東北制藥的銷售經理對記者&&,公司確實已經停産,但是停産屬於正常的檢修,每年這時候各大廠家都進行檢修,以免對産品質量産生影響。華北制藥也持相同表態,稱檢修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個月。
但停産並未公告。華北制藥證券處解釋説,停産屬於正常檢修,公司已經準備了足夠的存貨,不影響正常的銷售,不用進行公告。
岳珈因&&,和維生素A等其他類維生素産品不同,企業停産可能會帶來價格小幅上揚,但是維生素C即使停産也難保證價格回升,因為維生素C産能過剩太多。
上世紀80年代,維生素的生産主要由國際制藥巨頭所壟斷,但至上世紀90年代,其壟斷地位逐漸被國內企業所代替。東北制藥、華北制藥、江山制藥、石藥集團這“四大家族”佔據了國際維生素C市場80%的市場份額,維生素價格也一路飆升到每公斤140元。價格高企刺激資本進入,大量中小企業紛紛上馬維C項目,直接造成了維生素C産能過剩。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維生素C行業調查顯示,由於一些地方違規審批和建設新增維生素C産能項目,導致中國維生素C行業産能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
隨着維生素C的價格走低,上市公司的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7月中下旬,東北制藥發布業績預告稱,今年上半年東北制藥仍將有2500萬至4500萬元的虧損。
維C巨頭均拋融資計劃
曹鋼&&,維生素C行情要真正回暖,需要的是行業重新洗牌,部分生産企業關停使産能下降,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誰能扛過去,要看誰産品能夠實現上下游的延伸,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如何渡過難關,已經成為維生素C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華北制藥證券事務代表許建文對記者介紹説,調整結構、增加製劑業務也一直是華北制藥的方向,目前製劑業務佔比已經達到四成,頭孢類産品構建了從原料藥到製劑藥的完整産業鏈,在研發方面,輔料級生物白蛋白、抗腫瘤藥物等也是公司的重點。
調結構顯然非一日之功。繼去年10月份,華東制藥向大股東冀中能源募集資金近30億元人民幣用於償還銀行、財務公司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後,近日再次發公告稱,擬向大股東冀中能源以每股4.53元的價格募集資金11億元,其中7.5億用於償還貸款,剩下的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東北制藥再融資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運。公開資料顯示,東北制藥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提出了融資計劃,但是先後撤回。今年4月,東北制藥拋出了第三份再融資方案,擬向包括控股股東東藥集團在內的十家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初定的價格為每股7.3元,增發方案&&後,東北制藥股票當日跌停,後價格調整為6.72元。目前東北制藥在停牌中,停牌前收盤價為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