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參考報》記者29日從中國商務部獲悉,中日韓第二輪自貿區(FTA)談判於7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舉行。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在第二輪談判中,三方擬進一步協商談判方式,並討論貨物、服務及競爭領域相關議題,還計劃就知識産權、電子商務等舉行專家會議。 作為東亞經貿框架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日韓自貿區FTA於2012年11月正式宣布啟動,並在今年3月於韓國首爾完成了首輪談判。在為期三天的首輪談判中,三方討論了自貿區的機制安排、談判領域及談判方式等議題。 據預測,該自貿區建成後,將形成一個擁有15億人口和15萬億美元GDP的共同市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板塊。中國的GDP獲益增長1.1%至2.9%,日本GDP獲益增長0.1%至0.5%,韓國GDP獲益增長2.5%至3.1%。 儘管前景廣闊,但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均&&,由於存在敏感産業、政治環境等諸多阻礙,中日韓自貿區的建成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在目前中日、日韓整體外交關係偏緊張的背景下,第二輪談判仍將是相互間“摸底”和“試探”的過程,仍難以觸及實質性議題。 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孫元江&&,在經濟方面,中日韓三國經濟水平差異性較大,産業分工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會導致市場容量、市場結構與消費結構的差異,導致對産品准入標準的差異化要求,從而增加了貿易、投資等領域的障礙與摩擦。” 此外,中日韓貿易收支嚴重失衡且存在貿易壁壘,日韓對貿易赤字增減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自貿區的進程。 孫元江指出,三國對敏感産業的關注也會加大談判的難度,例如,日本的敏感産業有:農業、鋼鐵産業、能源産業、服務和紡織等加工工業、造船産業。韓國的敏感産業有:農水産業、能源産業、服裝和紡織等加工工業。中國的敏感産業則包括化工産業、汽車産業、電子信息産業、機械設備産業、金融業、零售業、中高端製造業和運輸設備。其中,農業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中的頭等難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中日韓FTA即將開始第二輪談判,根據多邊談判的經驗來看,一般前幾輪談判都不會涉及實質議題,更多的是準備和相互之間的了解,這次談判也是這樣,目的是要“探探底”。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蔡旭指出,即使是基本的方向問題也需要相當長時間去討論,到後期觸及更加深層次問題的談判,則會需要更長時間。 “在本輪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非常難”,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對於中日韓自貿區而言,首要的影響因素不是經濟,而是政治關係,還有區域外大國的干擾,因此,在當前中日、日韓的首腦會談都已經中斷的外交背景下,三方自貿區的談判難有實質進展。 對於建立中日韓自貿區,三國的心態各不相同。總體而言,中韓比較積極,日本的推進意願則可能受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的影響。就在不久前的7月23日,日本正式加入TPP談判,成為TPP的第12個參與國。 宋泓&&,從中方立場來講,雖然有推動中日韓FTA的願望和打算,但目前三國之間的外交氛圍不適合談判。自貿區中經濟因素的考慮是一方面,戰略和安全方面的考慮也很重要,所以中韓之間的自貿區進程可能會先於三國之間的自貿區進程。 “中國現在應該把在亞洲發展自貿區作為一個重點,比如現在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就是以亞洲國家為主。但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因此可以推進的程度有限,不像美國等發達國家可以高調推進。”宋泓説。 就日本而言,宋泓認為,日本將TPP優先於中日韓FTA的傾向明顯,加入TPP談判可能會使日本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興趣大大降低。但日本還是會堅持“腳踩兩隻船”的策略,在TPP收穫安全和戰略方面的益處,鞏固日美同盟,在中日韓FTA中收穫經濟好處。 張季風&&,日本更多可能是多面下注、互為砝碼、相互促進。“比如説,在中日韓FTA談判中,就以TPP為砝碼談條件,反過來也是如此。這樣,日本恐怕很難在具體條款中讓步。” 韓國在已經和歐洲、美國達成自貿協定的情況下,比較積極推動和中國、日本達成FTA。蔡旭認為,如果中韓自貿區能夠成功,中日韓自貿區也就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