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車售價居高不下利潤近國産車十倍 縱向壟斷惹的禍?
2013-07-29   作者:記者 陸文軍/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加拿大工作的瞿先生不久前從北美購置了一輛排量為3.0T的新款奧迪Q7,花了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日前他回到國內,看到同一款的進口汽車價格嚇了一跳,號稱大幅優惠之後還超過了100萬元。
  “同樣的汽車在美國市場大概只賣6萬多美元,算起來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瞿先生對於外國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如此“天價”甚為不解。
  同一款式汽車,差價為何如此巨大?許多年來,國外汽車廠商一直含糊其辭,宣稱中國進口汽車稅額高導致了售價提高。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進口汽車需要繳納三種稅,即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按照我國的稅率,排量超過4.0升的進口車按稅額最高一檔徵收,完稅後價格增加一倍左右;但絕大多數進口汽車沒有到這個排量,納稅低於這一稅率,然而它們在中國的銷價卻高得離譜。”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坦言,“前幾年金融危機,很多洋品牌汽車就是靠在中國內地獲取暴利渡過了難關。”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建軍説,涉嫌壟斷最突出的表現是,銷售價格居高不下,外國汽車廠在中國內地銷售高檔車的利潤高於國際平均30%左右。
  不僅在銷售環節,而且售後維修、保養環節,進口汽車也是高度壟斷的。“比如零配件供應,也由國外汽車廠商高度控制,只能在4S店銷售,價格翻了好幾倍。又比如,汽車補漆在普通修車廠只要幾百元,到了4S店就要兩三千元,其中的暴利不言而喻。”饒達説。
  百聯汽車公司副總經理王仕龍無奈地説:“現在中國每賣18&車,就有一台進口車,而由於涉嫌壟斷,外商在華銷售一輛進口汽車的平均利潤,幾乎等於十輛國産汽車。”
  上海市商務委機電處處長臧新興認為,除了市場需求旺盛導致價格堅挺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外廠商不當利用了中國內地某些法規的“保護”。他介紹,中國加入WTO之後,進口汽車大量涌入,為了規範內地汽車市場,中國2005年&&了《汽車産業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進口汽車流通經銷服務領域普遍實施4S店為基礎的單一模式。
  沈建軍説,在國外,一個汽車品牌有很多經銷商來經營,充分的市場競爭很難進行價格操縱,而在中國內地,從汽車銷售到零配件服務,只有單一的4S店渠道,因而從産品定價、零配件分撥、商務政策全是國外廠商説了算,很容易形成縱向壟斷。
  分析人士指出,單一經銷服務渠道,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按照外方規定,進口汽車銷售包括經營4S店,不但需要鉅額投資、大量人力,還要佔用大量土地。
  一般而言,一家4S店至少要佔地10畝,一些高端品牌如奔馳、寶馬,需要佔地17畝以上,如今國外汽車品牌已經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張,少的幾十家店,多的幾百家,極大消耗了土地資源。更為嚴重的是,所有的經營風險皆由國內企業承擔。有的4S店人士反映,國外汽車廠商不顧市場承受能力,一味地向經銷商壓庫存,甚至把國外滯銷車型都投放到中國市場,一些經銷商不堪重負,出現嚴重虧損。
  一位進口汽車銷售企業負責人説:“目前進口汽車經銷商利潤普遍在10%以下,而國外總經銷商至少20%以上,這種批零利潤倒挂的現象,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這種情況的嚴重性。”
  鋻於有關進口汽車的政策需要改進,臧新興等業內人士呼籲,盡快調整現行《汽車産業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營造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
  專家建議,對進口汽車進行反壟斷調查,對於限制競爭的價格操縱行為進行查處,特別是對於暴利行為,必須將其從市場交易中“擠”出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東風日産進口車戰略發布 2013-04-25
大眾進口汽車啟動愛車春節養護活動 2013-02-07
大眾進口車春季養護活動將啟動 2012-05-10
沃爾沃召回部分進口汽車 2012-03-29
陳德銘説對部分美進口汽車實施"雙反"措施符合世貿規則 2011-12-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