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有ST獅頭小股東質疑公司水泥被賤賣後,又有公司股東爆料稱,這不是公司首次賤賣水泥。據其透露,早在2006年,公司就曾出現特種水泥價格突降後導致生産特種水泥的公司虧損的事例。
據公司股東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2006年ST獅頭子公司特種水泥銷售均價異常,從而造成子公司陽泉獅頭特種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泉特水”)虧損後被低價賣出。”此股東懷疑該子公司有被“賤賣”的嫌疑。
特種水泥價格詭異下降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01年至2004年期間,陽泉特水特種水泥噸收入分別為259.72元、276.69元、240.94元和235.80元,在這四年中,特種水泥噸收入均遠遠高於通用水泥的噸收入,兩者噸收入的差價分別為63.76元、113.42元、74.17元和74.46元。
然而,這一規律從2005年開始被打破。
有數據顯示,2005年,陽泉特水特種水泥噸收入首次降至200元以下,為191.73元,而這個價格甚至比同年的通用水泥193.41元的噸收入還要低1.68元。同時,由於特種水泥噸成本並未因收入的減少而降低,其數額與前幾年相差不大,為188.37元,因此,陽泉特水2005年特種水泥噸利潤嚴重縮水,僅為3.37元,相比2004年45.49元的噸利潤,縮水了92.6%,而相比2002年73.99元的噸利潤,更是縮水了95.4%。
對於上述報表中呈現的異象,有分析認為,通過對公司2004年至2006年披露報表可見,報表中的董事會報告以及主業收入構成部分提取的通用水泥和特種水泥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人為減收痕跡明顯。“從報表可見,2005年,特種水泥價格已發生嚴重背離,通用水泥銷售均價上升19.87%,特種水泥銷售均價下降18.69%。2006年,特種水泥銷售均價僅為79.84元,同比下降58.36%。”
子公司虧損另有原由
上述公司股東認為,陽泉特水在2005年和2006年這兩年中合計約減收2033萬元,而這個金額與同期權益減值金額是十分接近的。可以合理解釋2005年與2006年,陽泉特水經營狀況為何明顯惡化。
ST獅頭董事會曾以“近年來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導致子公司陽泉特水利潤下滑,虧損額大幅增加”為由將子公司租賃出去,後來更是將這家子公司賣掉。
但記者查閱公司報表發現,隨着2006年特種水泥噸收入的驟降,相應的,特種水泥噸成本也跟着降至78.08元,而不是公司所説成本上升。
“按理説,每年的成本應該是穩定地,即使特種水泥的價格出現下降,但因此産生的成本不應該隨之下降。”公司股東向記者分析道:“噸利潤大幅度下滑才是陽泉特水特種水泥2005和2006年權益大幅減少的原因。”
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6年,特種水泥噸成本分別為179.72元、202.70元、186.83元、190.30元、188.37元和78.08元。從上述數據可見,2006年78.08元特種水泥噸成本明顯要低於往年的噸成本。而隨着2006年特種水泥噸收入和噸成本的雙雙驟降,特種水泥2006年的噸利潤僅為1.76元。
租賃遭蹊蹺查封
由於陽泉特水的經營狀況惡化,該公司先是被ST獅頭租賃出去,後又遭“賤賣”。
資料顯示,陽泉特水是從2000年進入上市公司的,該公司原始投資額為1612.32萬元,此後,該公司曾於2002年追加投資2800萬元。截至2002年末,ST獅頭先後為這家公司累計投資4412.32萬元。
但讓ST獅頭股東不解的是,公司先後累計投資高達4412.32萬元的子公司最後竟然僅以40萬元的價格賣出。
由於陽泉特水的經營於2005年和2006年利潤下滑,虧損額大幅增加,ST獅頭董事會提出改變經營方式,實施租賃經營的議案,將子公司陽泉特水的水泥生産設備、房屋建築物以及除流動資産之外的設施租賃於山西金源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源水泥)經營。租賃期十年,2006年11月1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止,年租金為23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ST獅頭租賃出去後,陽泉特水便因債務糾紛而遭查封,其2007年和2008年的收入都未併入上市公司的報表中。
據了解,陽泉特水因債務糾紛被陽泉市郊區法院於2007年7月14日查封了財務室,該公司因此不能提供連續的財務資料並編制財務報表,故2007年和2008年度,公司未能合併該子公司的財務報表。
這次查封一直持續了兩年的時間,直到有受讓方同意接收該子公司原有債權債務,2009年6月,經法院同意解除查封。有公司股東懷疑子公司的查封時間過於蹊蹺,“不早不晚,正是在子公司被租賃出去後被查封,時間太巧合了。”
子公司遭“賤賣”
“在租賃期間發生財務室被查封事件,並以此作為無法合併報表的理由,長達兩年時間,卻不積極尋求解封辦法,卻賣給別人去還債。一切僅僅只是個巧合?還是刻意所為?”公司股東質問道。
公告顯示,2009年12月11日,ST獅頭與山西鑫冀來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冀來公貿)簽訂了《股權交易合同》,公司控股子公司陽泉特水87.77%股權,轉讓價格為人民幣40萬元。
不得不説,陽泉特水從利潤下滑到虧損,此後該公司被租賃並因查封而無收益,再到解封後被賤賣,這一系列的程序走下來,僅僅花費了五年的時間,該公司的身價直接從4412.32萬元跌至了40萬元,其背後到底有沒有內幕呢?
有公司股東戲稱,早知道最後會這麼不值錢,早該在租賃公司的時候就賣出去了,還能賣個千萬元,而不是等虧光了再賣。
據了解,在陽泉特水於2007年7月被查封後,ST獅頭便在2007年對該公司進行了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總共減值4412.32萬元。對此,ST獅頭股東提出質疑,認為公司進行全額減值是不合理的。
“在陽泉特水經過2005年和2006年被減收和被虧損之後,2006年底,該公司的權益金額尚有1788.78萬元,該公司不應計提全額減值。”上述股東懷疑,公司全額計提子公司減值是為了今後的“賤賣”鋪路。
更加離譜的是,在ST獅頭對陽泉特水最後一次合併報表時(2006年)時,顯示權益為1788萬元,經過兩年租賃,到了2009年初,被評估時為-1802萬元。由此可見,該子公司已經資不抵債。
神秘買家現身
事實上,有ST獅頭股東懷疑ST獅頭將陽泉特水評估成負值就是為了能夠低價賣給鑫冀來工貿。而此前租賃給金源水泥也是為了能夠順利給該公司減值。
而對於這兩家公司先後接手陽泉特水的公司,公司股東則提出質疑,“鑫冀來工貿和金源水泥(工程)註冊地均是開城路1號,為什麼會對上市公司視為燙手山芋般的資産發生濃厚興趣哩?因為虧的是上市公司,而不是它們”。
上述股東所指的金源水泥其實就是於2006年租賃陽泉特水的公司。公司股東對這家公司質疑道:“金源水泥成立日期為2006年10月18日,ST獅頭第三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2006年10月27日審議通過了陽泉特水實施租賃經營的議案,時間只相距9天?”
資料顯示,金源水泥註冊資本為3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武紅梅,經營範圍為快硬硫鋁酸鹽、鐵鋁酸鹽特種水泥、普通水泥、塑料製品等。
ST獅頭稱,該公司與公司不存在關聯關係。但公司股東懷疑“金源水泥是專門為了接手陽泉特種而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公司股東透露,曾接手陽泉特水的鑫冀來工貿和金源水泥其實是使用同一註冊地的兩家公司,註冊資本分別僅有300萬元和110萬元。更加讓人疑惑的是,陽泉特水於2009年以40萬元賣給鑫冀來工貿之後,金源水泥仍未停止特種水泥的生産,2011年,金源水泥還曾假冒“獅頭”的名頭銷售特種水泥。
據報道,2011年5月21日,郊區工商分局執法人員依法對金源水泥陽泉分公司進行檢查,發現該公司涉嫌冒用他人企業名稱銷售水泥。經查證,該公司於2006年8月18日與陽泉特水簽訂資産租賃協議,協議規定金源水泥租賃陽泉特水的水泥生産設備、房屋建築等進行生産。2006年10月,該公司正式生産快硬硫鋁酸鹽水泥,且生産許可證、質量體系認證以及水泥外包裝袋上的企業名稱均為陽泉獅頭特種水泥有限公司。郊區工商分局依據有關規定,依法對當事人做出了責令停止銷售、罰款人民幣10000元的行政處罰。
大股東疑掏空上市公司
ST獅頭股東質疑,種種跡象表明,鑫冀來工貿和金源水泥與公司大股東獅頭集團有着説不清的關係。“這兩家公司分別通過租賃和收購方式勇於接盤陽泉特水水泥資産,並健康經營,而實力遠遠超過這兩家皮包公司的上市公司卻經營困難,年年虧損,究竟是什麼原因哩?”上述公司股東質疑道。
據了解,曾有傳言稱,金源水泥法定代表人武紅梅和ST獅頭大股東獅頭集團高層吳峰林是朋友關係。“吳峰林在獅頭集團副總位置上坐了多年,曾有傳言説他是集團的第三號人物。”上述公司股東説道。
據ST獅頭2011年報表顯示,吳峰林歷任太原絕緣材料廠副廠長、山西省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經濟師,太原獅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現任太原獅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出於對吳峰林於武紅梅之間關係的質疑,ST獅頭的股東懷疑,獅頭集團在“賤賣”陽泉特水一事中扮演着幕後的角色,並質疑獅頭集團有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