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6月底再登總理寶座之後,颳起了一陣“陸氏旋風”——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密集&&新政,從內政到外交,不一而足。陸克文和政府的主要經濟“大管家”——國庫部長克裏斯 鮑恩頻頻露面,宣講經濟政策和規劃,而其中的關鍵詞與中國經濟領域現階段的關鍵詞一致,那就是“結構調整”。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澳大利亞的結構調整實為因果關係。澳大利亞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中國的調整必然對澳大利亞産生影響,如果不順勢而為,不僅將喪失未來的發展機遇,也會讓經濟的持續繁榮打上問號。
在陸克文政府和澳大利亞主流經濟界看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國庫部長鮑恩7月18日發表演講時説,中國正在試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期保持穩定長期的個位數增長。“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還背負着全世界的期待,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一直像舉重運動員一樣托舉着世界經濟的增長。澳大利亞就屬於深度依賴中國經濟增長的國家——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去年下半年,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鐵礦石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澳大利亞國內立即出現了“資源繁榮終結”説。
西太平洋銀行亞洲經濟研究所主任休 麥凱分析説,澳大利亞的礦業繁榮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即出口階段;前兩個階段分別是價格繁榮和資本支出繁榮。國庫部長鮑恩也在18日的演講中&&,礦業領域的轉型正在從歷史上最大的投資繁榮進入到生産和出口領域。
轉型該怎麼轉?減少對資源能源業的依賴之後,未來的重點該放在哪?
澳大利亞朝野普遍認同,國家經濟的未來仍繫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只不過,這次澳大利亞瞄準的不再是中國的鋼廠、電廠、煉油廠,而更多的是中國普通消費者的荷包。 陸克文在多個場合表態,要大力推動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自貿區談判盡快取得成果。建立自貿區對於澳大利亞産品打入中國市場大有幫助。
西太平洋銀行的麥凱説,中國經濟轉型為更多依靠消費驅動時,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出口將會得到更多機會,而在中國有投資並直接面對中國消費者的澳大利亞企業將會得到更好的回報。
澳國立大學的德賴斯代爾認為,澳大利亞仍將是更富有的中國穩定的能源提供者,同時也將提升自身作為高端製造業産品、食品、服務提供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