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證券並購格林期貨的程序仍在進行。據證監會7月12日披露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行政許可申請基本信息及審核進度表顯示,其備註欄已由上期的“申請人落實並購重組委審核意見中”變為空白。
並購完成後,山西證券將完成對格林期貨100%控股,並擬將其與山西證券原旗下期貨公司大華期貨合併,而被收購方——格林期貨的股東所持資産亦轉為山西證券的上市股份。
在該起並購案中,格林期貨的股東無疑將成為受益者。而其中,一家名為“上海捷勝”的環保科技類公司亦在其列。
據該並購案的《現金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暨吸收合併報告書摘要(草案)》(下稱《報告書》)顯示,2009-2010年期間,上海捷勝對格林期貨的總投資共計4110萬元。
而在此輪並購結束後,山西證券將向上海捷勝支付現金1866.59萬元,並以8.2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1312.02萬股,合計回報達1.262億元,達到投資額的307.18%,收益頗豐。
但蹊蹺的是,相關資料顯示,上海捷勝起初只是一家凈利潤僅數萬元的小公司,在其入股格林期貨前卻突擊受到鉅額增資。
結合此輪並購案背後的造富效應,使人不禁生疑,上海捷勝的成立是否為完成對格林期貨的投資而存在?
突擊增資入股
《報告書》顯示,上海捷勝曾對並購標的格林期貨進行過兩次增資入股。
2009年12月29日,格林期貨以1.5元/股之現金方式投資3000萬元入股格林期貨,其中2000萬為出資額。2010年11月1日,上海捷勝再次認繳1110萬元,新增註冊資本。經兩輪增資入股後,上海捷勝佔格林期貨股權11.1%。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與上海捷勝一同入股格林期貨的還有璽萌融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璽萌融),而其對格林期貨投資額與回報與上海捷勝相同。
但不同的是,上海捷勝曾是一家利潤僅數萬元規模的小公司,而其主營業務也與其所持有的格林期貨相去甚遠。
《報告書》顯示,上海捷勝成立於2007年2月27日,註冊資本僅為200萬元。其中,徐耀勝和程子春分兩期出資,出資額分別為130萬和70萬。
而上海捷勝接受股東的鉅額注資則發生在其成立的兩年後。
2009年9月,上海捷勝公司增加註冊資本人民幣3000萬元,變更後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200萬元。
其中,四個自然人股東朱崐、徐耀勝、程子春、朱永安分別出資1725萬元、1080萬元、150萬元、45萬元。
3個月後,上海捷勝以該筆新增資金首次投資格林期貨。
無獨有偶,上海捷勝接受第二輪注資的金額、時間也與其二次投資格林期貨的信息重合。
2010年11月,上海捷勝增加註冊資本人民幣1110萬元,自然人朱崐、徐耀勝、朱永安分別出資638.25萬、441.75萬和30萬。恰於同月,上海捷勝認繳格林期貨新增註冊資金1110萬元。
利潤僅數萬或為持股平台
上海捷勝為何能如此精準地突擊入股?此公司有何背景?
記者調查發現其主營業務發展狀況處顯示,該公司是“是一家專業從事提供高效、節能和減排等環保解決方案的技術性公司”,同時是上海地鐵、宏潤建設、湘電股份、上海自來水公司、鎮海煉化等公司的供應商,近三年來業務穩定發展。
但其披露的財務數據卻與這一表述相左。上海捷勝對格林期貨的兩次投資總額雖高達4110萬元,但據《報告書》披露,其2009年-2010年的利潤分別僅為10.8萬元和3.5萬元,直至2011年,其凈利才陡增至332.95萬元。
此外,上海工商局網站顯示,其經營範圍包括環保、生物領域內的技術開發、轉讓等,而涉及投資的僅有“投資管理”一項,但其範圍處明確註明“除股權投資及股權投資管理”。
換言之,對格林期貨的股權投資並不在上海捷勝的經營範圍內。
記者調查發現,朱崐、徐耀勝二人的名字曾短暫出現在2012年4月浙報傳媒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上海浩方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浩方)的發行預案裏。
2004年,上海浩方科技有限公司將持有的上海浩方30.5%股權,以152.5萬的價格轉讓給李立鈞;將持有42.5%的股權,以212.5萬的價格轉讓給朱崐,將持有15%的股權,以75萬的價格轉讓給徐耀勝。
次年,朱崐、徐耀勝與其他股東一同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約定李立鈞、朱崐、徐耀勝分別將其持有的34.91%、34.91%和12.32%股權,合計82.14%股權以50萬元轉讓給王冬旭。
蹊蹺的是,朱崐等人以440萬的價格入股上海浩方一年後,緣何又僅以50萬低價將股權轉讓?
另外,上海捷勝另一位自然人股東——程子春,也曾以持有39.01萬股的持股份額躋身衛寧軟體2012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而綜合前述情況,上海捷勝作為其自然人股東持有格林期貨的持股平台作用,或已不言而喻。而截至發稿前,記者未能&&到該公司負責人。
值得注意的是,和河南安融地産、北京璽萌等格林期貨股東承諾的36個月不同;上海捷勝及鄭州國資旗下的鄭州熱力公司承諾其認購的定向增發股份的鎖定期僅為12個月。
資料顯示,本次並購的財務顧問方為中信證券。在此輪並購完成後,上海捷勝將持有山西證券0.52%股權,而12個月鎖定期則意味着,其可在此次並購完成的一年之後實現退出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