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風險頻發 監管層全面收緊銀證合作
券商資管規模擴至3.42萬億
2013-07-19   作者:記者 吳黎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下發通知,就規範銀證合作在業內開始徵求意見。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着近一年規模的急劇擴張,以銀證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券商資管風險頻頻爆發,已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這份全名為《關於規範證券公司與銀行合作開展定向資産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的文件稱,證券公司在開展銀證合作定向業務時,其分公司、營業部等不具備資産管理業務資格的主體,不得變相獨立開展定向資産管理業務;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不得進行利益輸送;不得將委託資金投資於高污染、高耗能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
  在開展銀證合作的業務資質上,《通知》要求參與合作的銀行最近一年年末資産規模不得低於300億元,且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通知》還要求,在銀證合作中,委託人(銀行)應當明確委託資産的來源和用途,不得將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混同操作;而證券公司則不得向委託人承諾委託資産的本金安全或保證委託資産的收益,不得以承諾回購、提供擔保等方式變相的向委託人保本保收益。證券公司應當要求託管機構對定向資産管理賬戶進項專項託管,不得將多個賬戶混同操作。
  2010年,銀監會叫停了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銀證合作成為替代品,並在最近一段時間迅速膨脹,其規模已經達到監管部門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數據顯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券商資管規模出現了爆炸式增長,2012年底,規模達到1.89萬億元。今年更是增長迅猛。證券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114家證券公司的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已經達到了3.42萬億元,而公募基金的總資産凈值僅為2.45萬億元,這意味着,券商資管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其規模就超越了公募基金十多年的發展成果。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在3.42萬億元的規模中,絕大部分都是銀證合作的定向理財産品,管理費用極其低廉甚至免費,並未給券商帶來收入的提升。
  隨着規模劇增,銀證合作風險頻頻爆發。今年4月,海通證券被上海證監局責令改正,其發行的“一海通財”系列産品未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報送,在産品設計上被業內普遍質疑與銀行理財産品“資金池-資産池”模式類似,風險顯而易見,由於資金與資産之間的期限錯配,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就會發生兌付風險。稍後,華泰證券也接到監管部門整改通知書,認為其變相擴大限額特定資産管理計劃的投資範圍。
  不久之後,上海證券更是爆出了10億元的資管騙局。這家券商因為過度追求通道業務規模增長,未對相關項目信息以及投資人背景做詳實調查,輕信了項目介紹人,將10億元匯入介紹人所設的銀行賬戶。隨後,上海證券數人被監管層帶走調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雷薇認為,資管混業化的傾向增加了監管套利的可能性。銀行用理財資金購買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計劃,並通過後者將資金投放到指定項目,以逃避行業調控和信貸規模的約束,已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早在今年3月,銀監會就發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商業銀行應實現每個理財産品與所投資資産的對應,做到每個産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了(銀證合作)迅速擴張的風險,並開始着手進行規範。”一位證券業人士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證合作接棒銀信合作 2012-11-22
銀證合作開發存款替代類産品 2012-11-01
深圳券商銀證票據業務被叫停 2012-06-08
瑞銀證券保薦的業績均下滑 推薦的股票均下跌 2011-09-04
兩單IPO業績“崩盤” 瑞銀證券該當何責? 2011-09-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