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第三次工業革命快速到來,以雲計算、物聯網為特徵的智能化浪潮已經席捲全球消費電子産業,在剛剛結束的SINOCES上,全球領先企業均展出了相關智能化産品。未來全球消費電子産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全球産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經濟參考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家電産業問題專家羅清啟先生。 《經濟參考報》:本屆展會的主題是“‘慧’聚雲端”,而全球消費電子企業也展出了與這一主題相關的産品,您如何判斷未來全球消費電子産業的發展趨勢? 羅清啟:在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推動下,消費電子産業已經進入到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時代,伴隨終端産品互聯互通而來的便是以海量數據為基礎的雲概念的快速興起。隨着各種終端産品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雲+端”成為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從本質上説,無論是智能還是雲,都是打造出一種全新的産業生態,在這一生態下,全球消費電子産業的原有體系將被重塑,以往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純製造商正逐步被邊緣化,而以數據收集、處理為內容的雲平台正成為主導整個産業發展的關鍵性力量。伴隨着雲技術的發展,用戶體驗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尋求人機交互的不斷優化成為整個産業界最為關注的熱點,這將是未來全球企業着力發展的。 《經濟參考報》:如今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産業創新的關鍵趨勢,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加快了産業創新的進程,您怎麼看待這一變化? 羅清啟:對全球消費電子産業來講,智能製造方式的興起與發展應該説是一種産業運行邏輯的重新架構,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誕生的大規模製造模式的顛覆。當前隨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愈發差異化的用戶需求正在讓整個産業生態發生微妙變化,用戶正成為全球産業創新的關鍵性力量,而傳統的大規模製造模式對整個用戶需求體系的響應能力正相對衰退。 從全球經濟運行現狀來看,隨着全球主要結算貨幣幣值的持續波動以及歐美發達國家經濟體量化寬鬆政策的延續,未來全球性通脹壓力依然巨大,這將推高包括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內的製造體系綜合成本,讓全球消費電子産業始終處於控製成本與刺激市場的兩難境地中,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跟隨用戶需求快速調整組織發展模式,構建起適應新時代環境的産業製造體系。 智能製造的快速發展恰恰為消解當前全球産業創新面臨的窘境提供了機遇。隨着以“智能製造+低碳能源”為主要特徵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加速到來,以數字化製造為基礎的新型製造模式將通過智能製造與用戶自主創新的方式消解當前消費電子企業面臨的成本高企危機,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這會帶來整個消費電子産業發展生態的重構。 《經濟參考報》:在製造領域正在進行智能製造革命相比,流通領域的變革同樣轟轟烈烈。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在本屆SINOCES上圍繞整個電商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羅清啟: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的産物,而互聯網最大的特徵是整個社會扁平化,當然其中也包括企業組織的扁平化。換句話講,消費者在整個社會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已成為産業創新活動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因此,在互聯網時代,電商企業要構建一個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基礎的完善生態圈系統,在這一生態系統下,電商企業準確獲取消費者的需求,並調整組織結構迅速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化産品與服務,持續優化與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真正生成能夠推動整個産業持續發展的完善運營邏輯。 但從目前産業運營現狀來看,大多數電商企業仍未擺脫傳統營銷模式帶來的思維定式,基本上脫離了互聯網時代下零售産業的本質,忽略了以消費需求研究為基礎的産業供需鏈整合,而單純以外來資本支撐下的簡單促銷為手段爭奪市場。我們看到,在今年展會期間,全行業電商企業積極探討電子商務未來的成熟發展模式,這有助於開創電子商務企業與製造型企業高效對接的供應鏈融合新發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