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的物價數據,大家最關心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6月同比上漲了2.7%,是四個月以來的一個高點。而另外一邊是股市的一路向下,總是綠盤,那麼我們今天聊聊這兩個關乎我們錢袋子的事。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中國銀行首席評論員曹遠征、著名財經評論員林耘、張鴻共同評論。
CPI漲幅反彈,創四個月新高。股市震蕩,依舊難改頹勢,經濟晴雨表為何表情怪異?中國經濟健康轉型,資本市場如何發力?
作為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的樣本戶,天津的陳清大媽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一直保持着記賬的習慣。每天買的東西是什麼,每個月家裏花的每一筆錢,陳大媽都記得清清楚楚。
陳清(天津市民):(通過)今年記賬,感覺到今年上半年的物價還挺穩定的,比去年有所漲,但是漲得不太多。就是記賬的時候,感覺心裏還挺踏實,不像前年物價蹭蹭蹭,漲得挺快。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6月份CPI的數據,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肉禽極其製品價格上漲4.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9.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6個百分點。
記者來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豬肉銷售大廳,商戶們説,自5月開始,豬肉價格就出現了連續的上漲,6月份,依然延續着上漲的勢頭,近期的銷售情況也不錯。
豬肉商戶:從五月份到六月中旬,(一斤)漲了一元多錢。
記者:一斤漲了一元多錢?
豬肉商戶:對對,一元多錢,六月中旬到現在也沒漲,平衡。
豬肉商戶:一天能賣五六十頭。
記者:銷量跟去年相比怎麼樣?
豬肉商戶:那比去年強多了。
數據顯示,6月份北京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加權平均價是9.13元每斤,比5月份的7.86元每斤上漲了16.16%。從6月中旬開始到現在,蔬菜價格也一直在波動上行。
郭麗娟(蔬菜商戶):這兩天(菜價)變化是有點大,(香菜)最高是五元(一斤)。昨天菠菜就達到兩,三元錢一斤,沒有錢,地裏缺錢,下雨下的。
市場統計數據,今年6月中旬和下旬的蔬菜價格達到5年來同期最高,進入7月的第一週,去年同期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2.01元每公斤,今年同比上漲9.45%,價格仍然高於去年同期。
再看看股市,今天截止收盤,滬指報1965.45點,漲幅0.37%,深成指報7600.47點,跌幅0.49%,而在昨天,股市再現大幅調整。上證綜指失守2000點,與深證成指同步出現了2%以上的跌幅。
張鴻:豬肉對物價的上漲是影響巨大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不同的人感受可能是不一樣的,大媽是吃豬肉,所以她覺得可以經常買豬肉了,只是這個月漲幅比較大。但是如果她吃牛羊肉的話,這個漲幅可是很猛的,同比算的話牛肉是27.9%,羊肉是14.7%。還有一個,我覺得需要注意的就是豬肉從這個月開始漲了以後,是不是進入到一個豬周期?因為它對這個物價的上漲是影響巨大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能看到人工成本的增加,就是在家庭服務和加工維修這個漲幅9.4%,那可能勞動力成本會增加。還有房租4.1,這還不算買房的,所以不同的人感受可能是不一樣的。
曹遠征:這次物價上漲的態勢不完全是由貨幣政策帶來的 它更多的是成本推進式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注意一下這次公布的數字,把兩個連在一塊看,就會看很有意義的一個變化。一個是CPI是還在往上走,但是PPI是持續往下行。PPI大概已經下降16個月了,那麼它充分表明這次物價的這樣一個態勢,不完全是由貨幣政策帶來的,不是通貨膨脹。它更多是成本推進式。去年的CPI比較高,包括在前年更高的時候,我們説這是貨幣政策比較寬鬆,然後貨幣過多,引起了物價上漲是相關的。那麼今年以來都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物價還在漲,那麼物價漲,它是有成本推動。你就會發現,它主要是在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食品價格是在前幾個月,是蔬菜價格漲的比較快,蔬菜是勞動産品,但是前幾個月有禽流感和有豬肉的問題,豬肉價格和肉禽蛋價格下跌的,那麼現在它又恢復上漲,於是價格又出現有抬頭的態勢。
上次談到一個問題,就是説由於中國出現一個結構性的轉變,勞動力成本是在變貴,那麼物價上漲態勢會一直持續,一直持續,只要不要漲太高就是了。我們説這可能是經濟轉型的一個表現,也就是説,人口紅利在基本消失,勞動力成本在變貴,與勞動相關的産品都會有一個上漲的態勢,這是經濟發達的一個標誌,同時由於是勞動力成本變貴,那也可能是有一個上漲,只要這上漲態勢不要太高,那麼對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那麼最終肯定收入是在持續提高。
林耘:油價上漲也會帶來下一步物價上漲的壓力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要關心,而且還感覺物價上漲的壓力比較大,因為這一次一個是漲幅比大家預期的要大一些;第二,現在國際油價已經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上漲,已經過了一百美元一桶,緊跟着可能在不久以後,油價就會漲起來,國內的成品油也會漲價。因為現在大家不止是吃豬肉,大家現在有車了以後還會用油,而且用油的支出大概不會比吃豬肉支出少,而且油價一般漲的話,它會有更為全面的傳導。另外,我們看到下半年資源品改革的力度會比較大,那麼也會帶來一些上漲的壓力;另外,我們看一下PPI的走勢,這次降2.7%,但環比還是出現了0.6%的一個下降,所以從企業的角度來講,6月份的溫度又比5月份的降了一點。如果説油價上漲,成本又推動了一下,可能企業的感覺依然會比較困難,所以目前的這個數據,我覺得給出來的信號大家還是要準備克服困難。
張鴻:中國股市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中國股市是為國企解困的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其實關於中國股市到底是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已經討論了二十年了,它漲張跌跌確實是和經濟走勢不太一致。我覺得根本的一點,如果從制度上來説,它一開始生産的時候就不是按照晴雨表生産的,因為最初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中國股市是幹什麼的,是為國企解困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你看老八股什麼的,都是街道企業,然後哪個省裏面都是困難的企業要上去,後來它又承擔了一些任務,包括每一個省可能上一個,有指標的,上一個然後是政績,包括這次我們看到萬福生科背後也有種種地方政府的一些影子,造假的這些事情。而且還有一個,它並不完全代表中國經濟的結構,現在是2400多家上市公司,但是中國的企業數有1300萬,然後再加上4000萬的個體工商戶等等,數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裏面絕大多數是國企。
林耘:IPO有可能已經進入重啟的倒計時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經濟增長跟股市的關係有些臨界點的問題,比如説增速在8%,9%的時候,它企業的盈利狀況就會相對好一點。前幾年,我們增速都到10%,可是那時候鋼鐵企業就分分鐘賺錢,現在增速往下一沉,再加上産能的過剩,所以它的這種反應不是對等的反應,不是説7.5%跟7.8%就差0.3%,而是過了臨界點之後,可能不止不賺錢,還會賠錢,那股市就反應這樣一個預期。我覺得現在A股的這樣一種下跌,實際上是在反應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産能過剩嚴重,特別是中央政府又開始拿起了手術刀動手術了,那麼這時出現了下跌,經濟增速的減緩,産量的過剩,經濟結構的調整,外部需求的不足以及國際貿易競爭比較激烈等等狀況,所以我們跟國際比,你會發現是正常的。
其實A股現在不止是晴雨表,它還是一個政策的風向標,像創業板在今年大漲了50%以上,看主板跌了10%,看創業板大漲了50%,兩者的偏差形成了剪刀口有60%,你就會看到股市的一個活力,股市的一個分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化?其實還是政策的一個預期,因為調結構之後,未來結構是什麼樣?另外在調結構的過程當中會&&什麼樣的政策,對誰更有利?其實我覺得A股的投資者有一部分還是很有夢想的能力,也很願意做一定的風險投資。所以就看到創業板或者説主題投資在今年極為盛行,它不止是晴雨表還是風向標。那麼,創業板近期的下跌,我覺得它是短期遇到兩個困難,一個是IPO有可能進入一個重啟的倒計時;另外中報會對他們作用一個試金石,做一個測試,今年的炒作有點炒過頭,可能要過中報業績驗證這一關。
曹遠征:如果結構調整到位 股市還是長期看好的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對他們兩個的觀點做個評論,他們一個説是晴雨表,一個説不是,我的觀點是第三種,是也不是。所謂是説的是,它基本反應宏觀經濟的一個變化。因為股市是一個預期,那我們現在看到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而且這個是轉型中間所有的行業重新估值,於是對未來風險不太清楚,這一定出現低迷,這大概反應了宏觀經濟的形勢。所謂不是,股市的結構就跟GDP的結構是不一致的,比如説我們現在看到在股市中間,在去年,16家銀行佔了利潤一半以上,但是銀行在整個GDP的貢獻中間沒有這麼大,不能完全代表整個中國GDP結構,於是它不能事實對應的反應出宏觀經濟的走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看到是股市反應的宏觀經濟預期,中國經濟正在結構調整中間,那麼如果結構調整到位,然後在這個過程中,股市還是長期看好的。
曹遠征:金融方面的改革深化能幫助結構調整更順利的進行 從而使中國經濟增長更加穩定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其實十八大已經提出了我們結構調整的方向,這是近期要控制的。我覺得兩個方向,過去是以工業為基礎,那麼現在一二三産業要均衡發展,重點是發展服務業;第二,過去是單純依賴外需的,那麼現在內需外需共同提高,那麼重點是輔助消費業,擴大消費,金融行業恰恰是服務業,於是這次結構調整提供又一個含義,同時金融應該是支持重點,除了支持實業以外,很重要是支持消費,看這次金融十條中間很多是鼓勵在消費金融方面做出的工作,這恰恰是結構態度。
其實我們發現,中國經濟結構一直在轉變之中。我想列舉這個數據,你會看到它的轉變是超出預料的。比如説儘管現在經濟增速放緩,但是東西部差距在縮小,城鄉差距在縮小,然後技術進步速度在提高。那麼與此同時,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是第一次開始快於工業的增長速度,那麼這恰恰是反應結構指標,那麼説如果現在有金融方面的改革深化,能幫助結構調整更順利的進行,更加快的進行,從而使中國經濟增長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