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助力南平經濟發展
2013-07-05   作者:記者 白田田/福建南平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新華社發
    武夷綿延橫境內,三溪匯流成閩江,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守着一方好山好水。
  記者近日在南平市的建甌、政和、武夷山等地採訪了解到,依託綠色生態優勢、走綠色發展新路已經成為當地各界的共識,以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茶業等為代表的綠色産業快速發展,生態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

  山區的綠色後發優勢

  “坐飛機就能發現,經過沿海的廈門、泉州、莆田,很難看到綠地,而一飛到山區,下面基本上都是綠色。”在福建南平市採訪時,一位官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當地的生態環境。
  “綠色生態”,正成為閩北山區南平最大的後發優勢。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在南平市政和縣調研時&&,南平的最大優勢在生態,出路在生態,責任也在生態,産業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努力打響以綠色生態為特徵的“武夷”品牌。
  南平市專門發布了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及實施意見,要求全面推進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和生態旅游業項目建設,以建設生態效益型經濟工程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財政和金融的支持方面,南平市提出要加大對生態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運用財政貼息、投資補助、安排前期經費等財政手段和規定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扶持生態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建設;積極支持生態項目申請銀行信貸、設備租賃融資和國家專項資金,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融資。
  南平建甌市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武夷山脈東南面、鷲峰山脈西北側,有“綠色金庫”之譽。建甌市委書記余建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説,當年沿海地區先發展了一步,建甌看起來落後了,但建甌最大的優勢是綠色生態,相信二三十年後將是另外一番面貌。
  余建坤認為,在發展過程中,沿海應該做沿海的事,山區應該做山區的事,一個指揮棒往往造成很多地方的發展脫離實際。現在從整個建甌來看,所有的産業都要圍繞綠色生態,搞農産品加工業、林産品加工業,發展生態型的工業和食品加工業,不破壞生態和環境。如果發展大化工産業,雖然稅收高,經濟發展得快,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大,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
  建甌長期以來以農耕文化為主,未來該市將圍繞綠色生態做大做強優勢産業,建設中國筍竹城、中國白酒名城和中國根藝城,發揮産業、資源、生態“三大”優勢,實現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建甌,加快建成海西綠色經濟強市。
  余建坤介紹説,綠色生態一是要立足於保護,二是要發展一些綠色資源的精深加工産業。比如現在建甌的竹産業做得很好,幾個大的龍頭企業深加工做到了國內領先,科技含量高,生産竹木地板,竹葉中提取黃銅素,竹木下腳料生産活性炭,將整個竹子吃幹榨盡,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實現了農民的增收。
  據了解,近年來隨着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産業平台的配套完善,南平市依託自身優勢,堅持綠色發展走新路,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城鄉、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綠色生態,加快培育食品加工、旅游養生、機電製造、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産業,空間、生態、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日益凸顯。

  生態茶成綠色金礦

  在整個南平的綠色生態産業中,有一座綠色金礦,那就是生態茶葉。無論是當地政府官員還是普通茶商、茶農,都越來越重視生態茶以及有機茶的發展。
  茶葉是福建南平地區的傳統優勢産業,是閩北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産業。近年來,南平市依託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了《加快茶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科學的茶産業發展思路與目標,全面推行茶園標準化建設,提出了聯手打造“武夷生態茶”品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武夷岩茶”和“大紅袍”為引領,打造綠色武夷生態茶。
  2009年,茶界泰斗張天福提出生態、有機茶園的建設理論,在全國第一産茶省福建省各茶區推廣“有機茶”種植技術,於武夷山、安溪等多個縣市創立了5個“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百年高齡的張天福&&,他的一個心願就是讓國人喝到真正的有機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綠色”的南平在下屬各市縣大力推廣生態茶園建設,各地新建一批批高標準茶葉基地。僅政和、武夷山、建陽、建甌四縣(市)就有“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茶園面積17.4萬畝,其中有機茶認證面積達1.86萬畝。

  有機茶上多做文章

  建甌為歷史上著名的千年古茶都,是閩北烏龍茶發源地和水仙茶的故鄉。余建坤説,有些地方茶葉施用大量的農藥化肥,而建甌的茶葉品質主要依靠良好的生態條件,主要採取生物防治,不需要用太多的化肥農藥,空氣、土壤和水孕育出好的茶葉,這樣生産出來的綠色、生態、優質産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茶葉的基礎是生態,必須保證茶葉從大地上生産出來就是安全的,農殘、重金屬和所有衞生指標都是安全的,這關係到整個茶産業的命運。”著名茶業專家駱少君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些地方把經濟效益作為第一目標,不注重生態環境和産業的可持續性。而建甌市對生態環境比較重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將對全國茶産業産生很好的影響。
  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邵曙光説,很多茶葉不同程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和重金屬超標問題,茶葉出口經常遇到綠色壁壘。建甌作為重要的茶葉出口産地,茶區生態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械的“五新”有機茶生産方式,促進了茶葉品質的提高。
  在南平市政和縣,佛子山獅峰茶業公司可謂茶界新秀。這家茶葉公司從2009年一建廠即打出“生態牌”,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佛子山擁有3000畝生態茶園基地,張天福親自為其題寫“佛子山獅峰名茶”。
  佛子山獅峰茶業公司副總經理陳德光告訴記者,在種植環節,公司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嚴格農藥施用,承擔社會責任;在加工環節,引入自動化、清潔化流水生産線。今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有機茶的生産,為生態和環境保護盡一些微薄之力。
  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郇慶治看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發展茶文化和茶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在有機茶上做更多文章,這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嘗試和機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胡鞍鋼:中國將進入綠色生態文明時代 2012-12-20
胡鞍鋼:中國將進入綠色生態文明時代 2012-12-20
神東煤炭集團逾17億元打造綠色生態礦山 2012-06-04
Topos:綠色生態零售樣板社區 2012-03-01
冀中能源推進綠色生態礦山建設 2011-09-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