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構建住房供應“雙軌制”
探索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
2013-07-05   作者:記者 徐旭忠/重慶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3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報告》中顯示,2013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上漲0.91%,漲幅連續第二個月回落。其中一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回落最明顯,北京、上海、廣州已從之前的領漲地位中退出,上漲勢頭受抑。記者 陳飛 攝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構建“市場配置+住房保障”雙軌制住房供應體系,實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分層調控,做到市場供需平衡、價格穩定、結構合理、秩序規範,努力探索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

  確保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

  近年來,由於房價上漲過快等因素,低收入人群購房困難日益突出。特別是那些既享受不到廉租住房保障,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人群的住房問題,引起起各界高度關注。實踐證明,無論完全由政府保障,還是完全由市場調節,單軌的供房體系都存在制度缺陷,難以有效滿足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住房需求。
  重慶市長黃奇帆&&,要實現住有所居目標,應跳出單純的市場思維,既要借助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推動中高檔商品住房合理配置,又要用政府“看得見的手”建保障性住房托底。
  自2010年以來,重慶市大規模建設公租房,打造以公租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考慮公租房的保障屬性和過渡性安置特徵,重慶按人均20平方米左右設計住房保障標準。從2010年起,這個市規劃實施“三年開工、五年建成、七年配套成熟”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計劃,力爭解決200萬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目前,已實際開工建設公租房4500多萬平方米,竣工並交付配租1300余萬平方米,惠及民眾近50萬人。
  按照重慶市對公租房制度的設計,凡年滿18周歲,在重慶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但在本市無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13平方米的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後就業人員及進城務工、外地來渝工作的無住房人員,均可申請公租房。
  在主城區一家汽車運輸公司工作的向仁興,屬農轉城人員,一家五口人的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而每平方米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房價,讓全家人望“房”興嘆。當得知公租房政策後,他在康莊美地公租房小區申請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靠我們全家人的收入,十年也買不上商品房;公租房解決了大問題,讓我們在城裏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向仁興説。

  立足地産屬性優化市場配置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張定宇介紹,按照“雙軌制”住房供應理念,針對中端消費,重慶市圍繞房地産的商品、不動産、金融品、資本品等屬性,實施市場調節。在此過程中,重慶市調整房地産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中的比例,制定合理的住房規劃,控制房價收入比,確保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首先,將房地産投資嚴格控制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25%左右,調控房地産市場發展節奏。在當前城市建設發展期,房地産投資佔固定資産總投資的比重過高,勢必形成房地産泡沫;比重過低,又會造成城市發展活力不足,不能滿足合理的住房需求。根據測算,將房地産投資佔比控制在25%左右,可保持房地産供求大體平衡。
  其次,按人均30平方米住房規劃建設房地産項目。一般而言,城市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0-40平方米,較為合理。歐洲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是40平方米,我國城市居民住房的小康標準是人均30平方米。這樣的人均住房面積,是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下,房地産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近十年來,重慶在審批房地産項目時,基本上遵循這個規律,有效地控制年度房地産建設量和最終規模,科學地把握城市擴展規模和速度。
  第三,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5:1左右。房價是一個城市房地産業發展狀態、發展水平的直接體現,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過去幾年,重慶堅持把房價與職工工資收入比控制在一個健康合理的範圍內,目前主城區雙職工家庭年收入與商品房平均售價之比大體是6.4:1。
  此外,重慶還強化規範土地市場,從源頭上調控房地産市場。為此,該市提出了土地管理五條規則,實施土地先規劃後出讓、推進國有經營性土地出讓招拍挂、實行熟地出讓、依法收回閒置土地、加強土地儲備等。同時規範土地市場供應,結合房地産市場形勢制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每年土地出讓控制在三至四萬畝,並且合理安排供應地塊和出讓時序,將經營性用地出讓的樓面地價控制在當期房價的1/3左右。

  開徵房産稅約束高端消費

  針對高端住房消費,重慶市通過個人住房房産稅(以下簡稱“房産稅”)進行調節,做到“高端有約束”。自2011年1月28日起,重慶市按照國務院部署,以完善稅制、調節分配、引導消費、便於操作為原則,制定了房産稅改革試點方案,在主城區對獨棟住房,新購住房價格超過上兩年商品住房均價2倍的住房,市外在重慶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人員所購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開徵房産稅。
  張定宇&&,重慶房産稅試點工作實施兩年來,其“政策約束”效果明顯。一是遏制了高檔住房帶動房價上漲的趨勢。試點以來,主城區高檔住房成交建築面積均價持續下降,年均降幅在6%左右。二是調節了商品住房供需結構。開徵房産稅,增加了應稅住房購買者的持有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炒作心理,引導市民合理住房消費,促進商品住房供求關係理性回歸。目前,高檔住房上市建築面積佔商品住房批准上市建築面積的比例由試點前的10%降為8%左右,高檔住房成交面積在商品住房總成交面積中的佔比由試點前的9.2%降為2.2%,房地産資源配置及住房消費漸趨合理。
  此外,房産稅有利於調節收入分配。按照房産稅試點方案測算,重慶近期年度稅源總量超過1億元。這些房産稅收入已全部用於公租房建設,實現了“高端有約束”與“低端有保障”的有效銜接。
  房地産問題專家&&,房産稅改革試點是運用經濟手段對高檔住房持有環節徵稅,並與銷售環節的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一起,形成對高檔住房的調控體系。此外,再輔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形成對房地産市場調控的“組合拳”,充分發揮了各項政策的綜合效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京居民住房超一戶一套 流動人口人均不足6平米 2013-07-03
住房信息聯網應直面公權 2013-07-03
住房信息聯網“難産”板子該打誰? 2013-07-03
經濟普查能否驅散住房信息迷霧 2013-07-03
給住房信息“脫敏”需要決心 2013-07-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