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金融機構應從“錢荒”中反思什麼
2013-07-03   作者:項崢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隨着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貨幣市場利率回穩,“錢荒”暫告一個段落。
  當前我國流動性總體充裕,5月末M2同比增長15.8%,因此,從根本上説,我國並不存在所謂的“錢荒”問題。而貨幣市場“錢荒”現象的真實發生,單從金融機構本身來看,深刻反映出多年來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經營欠穩健、流動性管理能力不足的深層次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經過股份制改造後,我國金融機構基本確立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經營原則,並建立了以利潤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有力地促進了金融機構發展與壯大。但同時,這種以利潤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導致金融機構經營行為過於激進,資産負債表擴張過度,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過快增長,流動性管理目標流於形式,極大地增加了流動性風險。
  2012年末,我國銀行業資産規模達到131.3萬億元,為2005年的3.5倍。2009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規模急劇擴張,2009年至2012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32萬億元。在中央銀行宏觀審慎管理下,去年以來信貸增長受到限制,金融機構轉而致力於同業業務發展。2012年末,13家上市銀行同業資産規模同比增長36.7%,較生息資産增速高出21.7個百分點;與生息資産之比為12.2%,較上年同期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表外業務也急劇擴張,成為各家銀行新的業務和利潤增長點。2012年末,銀行業表外業務(含委託貸款和委託投資)餘額48.7萬億元,相當於表內總資産的36.4%。資産規模的過度擴張,使得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鏈條過度繃緊,不得不高度依賴於貨幣市場同業和中央銀行的流動性支持,從而埋下了“錢荒”的隱患。
  無論是金融機構資産規模過度擴張,還是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的過快增長,從根本上説,都是服務於金融機構效益目標,而這與流動性這一金融機構首要經營目標存在天然衝突。流動性始終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恒久命題。金融機構經營要遵循“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優先次序,流動性是金融機構經營的首要原則。遺憾的是,流動性首要經營原則長期以來被金融機構束之高閣。雖然金融機構均建立了流動性管理制度,但實際上相當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流於形式。2012年末,我國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各項貸款之比為56%,短期資金長期使用的期限錯配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部分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融入短期資金,轉而配置於期限較長的資産業務、信貸業務,使得流動性鏈條進一步繃緊。6月前後的貨幣市場利率大幅波動,與其説是貨幣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不如説是金融機構經營欠穩健、流動性管理能力低下的結果,導致部分金融機構面對流動性缺口無法及時獲得流動性支持,從而引發了所謂的貨幣市場“錢荒”現象。
  綜合來看,“錢荒”的暫時緩解,並不表明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已經解除。只要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仍以利潤為導向,不將流動性列為首要經營目標,不盡快調整資産負債表規模與結構,繼續大幅擴張信貸、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經營繼續激進、欠缺穩健,那麼就不能排除未來“錢荒”事件再次來襲的可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應從“錢荒”中反思什麼 2013-07-03
打造經濟升級版金融機構要找準位 2013-06-27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央行從斷奶金融機構開始 2013-06-25
金融機構應從“錢荒”中反思什麼 2013-06-14
4月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新增近3000億 2013-05-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