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幹細胞臨床研究與探索性治療的迅速發展,為許多疑難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但與此同時,在幹細胞臨床應用過程中缺乏共識規範準則和相應監管等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上,有關專家呼籲,盡快建立幹細胞製備和臨床應用技術標準。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細胞。作為繼藥物和手術療法之後最有應用前景的醫藥技術,幹細胞的臨床轉化應用有望涵蓋眾多疑難病症。自上世紀6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以來,迄今已有數萬例患者接受了幹細胞治療。 “幹細胞製劑不同於一般的生物製品,最終製品不是某一種單一物質而是一類具有生物學效應的活細胞。”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強調,幹細胞製劑的製備通常要經過篩選、採集、細胞分離、檢測、製劑化、保存和運輸等多個環節,任一環節的操作失誤都會導致細胞活性異常,誘發醫療事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與會專家認為,由於幹細胞來源廣泛,不同實驗室從不同組織中提取的幹細胞有時很難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為了規範有關幹細胞的臨床試驗,不同研究機構和醫院的技術標準和臨床研究方案之間應該具有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重復性,因此應盡快建立幹細胞的製備技術和臨床轉化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