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成霖上市材料涉誤導 募投項目變拖油瓶
2013-06-25   作者:記者 鐘正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一面是上市公司連年虧損,一面是大股東通過重組實現資産大幅增值。
  上市八年,*ST成霖(成霖股份)僅實現不到4000萬的營業利潤,最近三年更是巨虧2.36億元。在多年進行大額關聯交易、投資項目大幅虧損、大股東頻頻套現之後,如今公司瀕臨退市時間點,大股東又在操控一出“金蟬脫殼”的大戲。
  按照目前已經公告的信息,且不論成霖股份作為製造基地為關聯方創造了多少便利和利益,單單是憑藉持有這家上市前凈資産為3.31億元企業的57.45%股權,大股東成霖企業(維京)股份有限公司在已經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過億元之後,還將在重組後獲得4700萬元現金、評估價6.24億元的置出資産以及3700萬股目前市值近1.7億元的重組後新公司股份。

  上市材料涉嫌誤導

  “事實證明,招股書中所謂的降低關聯交易,到頭只是空談。”在一位曾在二級市場投資過成霖股份的投資者看來,很大程度上,成霖股份的定位就是大股東的製造基地,獨立性存疑。
  據了解,*ST成霖通過ODM模式主營水龍頭、衛浴潔具,産品主要銷往歐美。作為一家台資控股公司,成霖股份發展歷程中長期採用“台灣接單、大陸生産、海外銷售”的經營模式,即:公司從事水龍頭等産品的生産,所需原材料通過成霖企業及其關聯公司購買,産品通過成霖企業的關聯公司向海外銷售。這一模式,令*ST成霖長期處於産業鏈“微笑曲線”的最中段,公司毛利率偏低。
  按照成霖股份的解釋,由於國際分工和歷史淵源,公司自設立之初到股份公司設立的較長一段時間內,在生産經營過程中關聯交易較為頻繁,金額較大。但按成霖股份當年招股説明書的説法,公司的銷售部門將逐漸完善,獨立面向市場從事銷售業務;而且,自2001年至2004年,公司銷售、採購等經常性關聯交易比例逐年降低,産品銷售的經常性關聯交易比例從2002年的24.54%下降到2003年的19.44%、2004年下降至16.20%。成霖股份更是明確提出:“公司銷售方面的關聯交易比例規劃為:2005年及以後不超過20%。”
  然而,公司上市之後的實際情況給了這個規劃一記響亮的耳光。翻看成霖股份歷年年報,向關聯方銷售貨物的比例從2006年開始就從未低於20%,該數據在2006年達到20.68%後,2009年已近30%,2011、2012年更是分別達到了32.51%和34.72%。
  業內人士指出,在資本市場,大額關聯交易之所以被投資者所詬病,主要因為這是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重要手法之一。事實上,早在2005年的招股説明書中,成霖股份就提示“不能排除其(實際控制人)日後通過關聯交易等途徑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可能”。儘管成霖股份一再強調“公司的關聯交易規範、公允”,但公司招股説明書顯示,早在2003、2004年,公司向關聯方銷售産品的毛利率就明顯偏低。2003年,成霖股份向關聯方銷售産品毛利率為15.12%,大大低於當期總體銷售的23%;2004年向關聯方銷售毛利率為16%,與當期總體銷售的20.55%也有4.55個百分點的差距。2007年4月16日,深圳證監局出具《關於要求深圳成霖潔具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成霖股份存在“關聯交易定價依據不透明”的問題。
  此外,鋻於2004年國際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可能帶來的經營風險,成霖股份在上市材料中反復提及“有色金屬價格上漲並不會導致公司成本大幅上升”。然而,上市之後,有色金屬價格的漲跌卻成為公司利潤的“晴雨表”。
  按照成霖股份招股書中的説法,儘管原材料成本佔製造成本80%,但銅錠、鋅錠等原料只佔不到10%,而公司採購的銅零件、鋅零件等材料,其採購成本也幾乎不受有色金屬漲價的影響。然而,與這一説法大相徑庭的是,成霖股份上市當年的2005年年報中,就提到“受銅、鋅等有色金屬較長期間的持續性大幅度漲價影響,公司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年報更是直接提出“銅鋅等有色金屬的價格直接關係到本公司的原材料採購成本”,公司存在“原材料大幅漲價的風險”。

  募投項目變“拖油瓶”

  在關聯交易“剪不斷理還亂”、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嚴重影響利潤的同時,成霖股份的募投項目卻在一改再改之後,非但未成公司的動力源,反變成業績“拖油瓶”,成為近年公司嚴重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5月,成霖股份募資4.386億元用於精品潔具生産園、擴建國內營銷網絡等7個項目。然而,八年過去了,這些上市公司曾做過詳細可行性分析的項目,除了原“精品潔具生産園”項目變更為“青島成霖科技工業園項目”外,其餘悉數“流産”,剩餘資金大多被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耗資巨大並被寄予厚望的青島成霖項目,卻在投産後成了壓垮上市公司業績的重擔之一。
  2007年1月,成霖股份公告稱,將“精品潔具生産園”項目變更為“青島成霖科技工業園項目”。青島成霖科技工業園項目以和關聯方Globe Union Industrial (B.V.I) Corp.合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青島霖弘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和“青島成霖科技工業有限公司”方式實施,成霖股份持有兩家公司的股權比例均為60%。該項目總投資5.7億元,計劃引進國外先進的工藝設備,增添國産配套設備,形成年産高檔水龍頭及衛浴配件800萬套的生産能力。項目預計在2011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利潤12,731萬元。
  然而,在2008年,成霖股份新投資的青島公司就由於産能負荷不足,出現較大金額虧損,青島成霖科技該年凈利潤為-3,084.91萬元;2009年,剛投産的青島新廠産能利用率不理想;2010年為了維持工廠運轉能力和培訓生産線員工,青島廠替母公司進行零組件加工,再運回深圳組裝,青島成霖科技當年虧損已擴大到6,215.89萬元。
  如果説之前青島成霖的虧損還沒那麼惹人關注的話,到了2011年,成霖股份母公司ODM外銷業務的虧損則令公司經營風險暴露無遺。公司坦言,“過去母公司ODM業務所産生的盈利能夠支應國內內銷業務的投資和子公司青島廠産能利用率低落造成的虧損”,但在2011年,成本和匯率因素使得母公司本身ODM外銷業務也産生虧損。這一年,青島子公司合計虧損5700萬元,成霖股份2011年營業利潤更是虧損1.44億元。
  成霖股份一位已離職高管曾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從2011年開始,公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減虧,為此,公司進行了大規模裁員。翻開公開資料,2010年底成霖股份員工總數5686人,生産人員4539人;而到了2012年底,公司在職員工4666人,生産人員3047人。兩年內公司裁員過千人,生産人員更是減少了1492人。
  大幅裁員後,儘管成霖股份2012年財務數據相對改善,但青島子公司2012年的虧損卻增加到了9397萬元的高點。為了進一步扮靚報表,成霖股份決心向自己的青島子公司“痛下殺手”。2013年初,公司發布《關於青島子公司縮小生産規模及相關事項的公告》,通過縮小青島子公司生産營運規模、處置相關資産,來改善成霖股份合併報表的虧損。在完成相關處置後,成霖股份這項計劃總投資近6億元、預期年銷售16億元的唯一成行募投項目,將僅保留一個沙鑄工藝製程。

  大舉套現 積極賣殼

  與上市之初打造“國際一流公司”的宣傳口號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小板掛牌八年間,成霖股份不但經營慘澹,如今更是披星戴帽,瀕臨退市邊緣。然而,在企業經營不力的背景下,公司大股東卻在解禁後連續減持,累計套現過億元。
  2010年1月11日至2012年4月27日,成霖企業通過二級市場出售方式累計減持17,167,765股,佔成霖股份總股本的4.85%。其中,自2010年1月11日至2010年4月7日,成霖企業累計減持8,080,065股,佔公司總股本283,540,517股的2.85%;自2011年7月11日至2012年4月27日,減持成霖股份9,087,700股,佔公司總股本453,664,827股的2.00%。查看成霖股份二級市場走勢,結合上市公司公告,保守計算,成霖企業從二級市場套現金額已超億元。
  經營不善沒有阻擋成霖企業減持的步伐,但2013年面臨的退市壓力,卻讓*ST成霖吃不消。為求自保,2013年6月初,*ST成霖推出重組草案,試圖在企業連年虧損、股東大額套現之後,為大股東的全身而退尋找出路。
  分析*ST成霖的重組草案不難發現,重組後,成霖企業不僅將“獨善其身”,更是能實現其資産的大幅增值。按照該重組草案,在通過資産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産、股份轉讓等資本操作後,成霖企業將最終獲得目前成霖股份扣除貨幣資金14,700萬元以及位於深圳市觀瀾街道福民(宗地號為A924-0002)的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築物以外的全部經營性資産和負債為主的置出資産、重組方控制人支付的4700萬元現金以及3700萬股目前市值近1.7億元的重組後新公司股份。根據中企華評估出具的資産評估報告書,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此次交易中成霖企業獲得的成霖股份置出資産評估值為62,359.32萬元。
  綜合分析,重組後,成霖企業對成霖股份的股權投資,最終換成了近10億元的現金+股權+資産;而在2005年之前,這筆投資僅體現為一家凈資産3.31億元企業的57.45%股權。上市八年間,成霖股份僅創造了不到4000萬的營業利潤,但對大股東成霖企業來説卻可謂獲益頗豐。尤其是通過此次重組,上市公司與大股東多年的大額關聯交易將再無被深究的後顧之憂,成霖企業更將成功抽身,在將增值資産落袋為安之後,省卻了“保殼”的壓力。
  然而,此次重組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産是否真正質地優良?新東家寶鷹股份放棄IPO選擇借殼上市的背後又有何考慮?本次重組又是否符合監管部門的監管思路?中國證券報將繼續關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杭齒前進IPO募投項目全失算 利潤僅為預計的4% 2013-04-19
募投項目流産 立思辰擬收購合眾天恒 2013-01-14
華意壓縮再融資存變數 機構冷看募投項目 2012-12-19
洛陽鉬業毛利低路演遇冷 募投項目引質疑 2012-09-14
億利達2.73億增資子公司實施募投項目 2012-07-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