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航係糾紛尚未完結,上海九龍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另一場官司又開庭,與此前開庭的針鋒相對不同,此次案件開庭被指相當“和諧”。
6月18日,原告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訴被告九龍山全資子公司浙江九龍
山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九龍山開發公司”)拖欠1億元借款案在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要求被告償還借款人民幣1億元,並支付逾期還款罰息(截至2013年4月22日)31.29萬元。
“這官司就是李勤夫自己玩的把戲,明擺着自己告自己,將錢從左口袋掏到右口袋。”一位現場旁聽的股東對記者&&。該股東持有九龍山股票大概兩年,目前持股數量達23萬股左右。
這是一起委託貸款官司,原告、被告與平湖九龍山海灣度假城休閒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龍山度假公司”)於2012年9月21日簽訂《委託貸款合同》一份,約定九龍山度假公司委託原告向被告發放總金額不超過2億元的委託貸款,可一次或多筆發放。
而委託公司九龍山度假公司與被告九龍山開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為李勤夫,其中九龍山開發公司是*ST九龍的全資子公司,而九龍山度假公司則是*ST九龍的第五大股東,是李勤夫持有的全資子公司。“自己告自己,不排除李勤夫在從上市公司為自己輸送利益。”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
“和諧”的庭審
上述2億元的委託貸款合同,按照規定是可一次或多筆發放,每一筆委託貸款期限不能超過6個月,年利率為5.6%。如被告未能按期償還合同項下的任何款項,則自逾期之日起至清償該本息之日止,按照逾期貸款計收罰息,罰息利率為元貸款利率加收50%的年利率。
資料顯示,上述合同簽訂之後,渤海銀行杭州分行於2012年的9月25日、9月28日、10月8日及10月9日共向九龍山開發公司發放4筆貸款,共計2億元。而九龍山開發公司則於2013年3月25日、28日分別償還前兩筆到期的貸款本金及利息,但後兩筆貸款只是付了利息,尚欠本金1億元未還。
知情人士稱:“法定代表人都是李勤夫那就私下調節好了,幹嘛還要打官司來增加成本?感覺在做資産轉移。”
“今天參加完開庭,感覺不止是轉移資産那麼簡單,我當庭就&&是他自己左手與右手玩的把戲。”上述股東則&&,“被告出庭的是子公司的總經理,卻是一問三不知,所有的問題居然是原告出庭的律師代為回答,就連關於第三方九龍山度假公司的問題,也是該律師回答。被告的問題,原告來回答,這太和諧了。”
另據記者了解,法庭上,當法院徵求三方意見是否需要取證時,三方很一致地放棄取證。
上述股東當庭提出質疑,希望知道借款的去向。“被告出庭的是他們的高層管理者,沒一個人能説明白,錢去哪了?法庭要求在今天庭審結束三天內將借款的去向明細提交。”他説。
李勤夫被指利益輸送
“今天原告被告都不同意調節,等待法院宣判,可是過一陣法院判決,被告及九龍山上市公司已經沒錢了,拿什麼還?無非就是九龍山開發公司的資産拿出來抵債。李勤夫自然就得利了。”上述股東&&。
九龍山沒錢已經不是秘密。普華永道對九龍山2012年財務報告出具了一份“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九龍山2012年凈虧損1.85億,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的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産3.03億;貨幣資金僅為5201萬,而流動負債中包括短期借款卻有4.54億。包括上述的2億元委託貸款。
目前,九龍山只剩下通過預售在建房産回籠資金。在普華永道看來,該行業面臨宏觀調控影響,能否在未來12個月內通過房産回籠足夠的運營資金亦具有不確定性。
很顯然,如今李勤夫控股的九龍山旅游不同意貸款延期,且訴諸公堂。判決之後,以九龍山目前的財務狀態只能靠資産抵債,而能依靠的也只有房産。
此前4月7日,未獲股東大會通過的一筆2.5億元有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的短期借款,即將在6月24日李勤夫係組織的201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再次審議。“李勤夫就是想把資産裝進自己口袋。”上述股東稱。
此外,九龍山控制權的爭奪戰仍在上演。2012年3月,海航係持有九龍山29.9%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但這次收購卻並沒有讓海航係如願。
九龍山董事長李勤夫雖然讓出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但以其為首的董事會卻牢牢把握着九龍山的實權。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如今九龍山出現了雙頭董事會的局面:海航係陳文理等組成的董事會,與李勤夫等組成的董事會。
上述知情人士還向記者&&:“海航一直沒有實權,沒辦法,只能盡力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關於雙頭董事會,該人士則&&,證監會在等法院判決,但無論哪一方敗訴都會再上訴,所以估計還要持續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