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農戶:期待家庭農場有優惠政策做“陪嫁”
2013-06-17   作者:記者 劉懷丕 蘇斌/太原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敞亮的窯洞、整潔的庭院、齊備的農機,《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趙家墕村村民吳建國家時,他正準備把自家的山羊放出來吃草。
  趙家墕村是太岳山脈裏的一個山村,共有耕地2000多畝,基本靠天吃飯,單産收入非常有限。在很多人外出打工導致耕地荒蕪後,吳建國把這些土地流轉過來,清除地裏的雜草種上了藥材、小麥和雜糧。利用兩眼破窯洞,吳建國還養起了山羊,每年光賣羊一項就能收入五、六萬元。
  “村裏原有600多人,現今常住的只有150人左右,大多是老年人。種地收入低,沒人願意幹,我一家流轉了村裏1/4的土地。”吳建國説,由於村裏沒有學校,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去打工,每年能掙個兩三萬塊錢,而留在村裏種地一年頂多收入一萬多元。
  吳建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支付的土地流轉金是每年兩畝地一袋面,再加上雇人在地裏耕種,他去年這兩項總支出約15萬元。
  目前,吳建國經營了500多畝土地,還養了150多只羊,總投資大約為80萬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吳建國很關注。他覺得家庭農場對自己的狀況來説很對路。他期待有關部門能儘早明確界定家庭農場,能有更多優惠政策“陪嫁”,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自己可以利利索索地搞經營。
  吳建國種的地和養的羊都是以合作社名義經營的,但其他合作農戶並沒有實質性的參與。“合作社有政策扶持和項目資助,還提供技術培訓,當時就找了與我關係好的四家人註冊了一個。但涉及的家數多,經營中辦手續麻煩,想單幹,又怕享受不到優惠。”他説。
  日常的生産經營要投入大量成本,存在資金缺口。但吳建國沒有找銀行和信用社去貸款,而是從熟人手中借的錢,然後付些利息。他説:“大銀行利率低,但不愛貸給我們這些小戶,信用社貸給小戶,利率卻比私人的還高。況且從銀行貸款程序複雜,要這文件那文件的,麻煩得很。”
  吳建國期待政府給家庭農場放寬貸款政策,在利率上給農民更多優惠,同時簡化貸款手續,方便農民貸款。
  此外,道路和水利建設也讓吳建國犯愁。為了方便農機&&,已出資在山間修了磚鋪路。因為灌溉需要,他去年投入十多萬元修建了一個小水庫,但只夠澆二三十畝地,遠不能滿足需求。吳建國説,他自己的財力有限,還要用於日常運作,希望國家出面完善水利和道路建設。要是能夠澆到兩三百畝地的,日子就好過了。
  與趙家墕村類似,靈石縣翠峰鎮高壁村也是人去村空。村裏的趙安軍投資建設了裕風山莊,通過流轉經營了500畝地,養殖了1000多頭豬。裕風山莊雖是以合作社名義出現的,其實更像是農場,5個合夥人中的3個基本不大參與。
  晉中市農經辦副主任喬密鑫説,合作社推行時附帶了很多優惠政策,但註冊合作社要求應有5名以上成員,不少農民為了享受政策,一般會去拉幾個熟人入夥,實際上資産和生産經營都是個人負責。
  負責裕風山莊日常經營的王長喜説,如果家庭農場政策明確了,也能獲得項目和資金支持,山莊叫農場更合適些,還能避免以後分賬時出現矛盾。
  喬密鑫認為,家庭農場概念的提出有利於理清農村生産經營主體的層次關係,更關鍵的在於明確認定標準,建立登記註冊制度,配套好用地、金融、保險、財政等相關扶持政策。通過政策引導,逐漸培育家庭農場,讓農民更便於生産經營和得到更多實惠。
  “家庭農場是個新事物,農村都還在摸索中,農民注重實在利益,有了優惠政策才會聚攏過去。家庭農場的相關政策越早明確,越有利於積極引導農民,發揮好政策優勢。”喬密鑫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我國家庭農場達87.7萬個 2013-06-05
家庭農場應避免急於求成 2013-03-27
范小建委員談“家庭農場”:重要的是尊重農民意願 2013-03-06
[博客]家庭農場發展面臨兩大難題 2013-02-21
家庭農場發展面臨兩大難題 2013-02-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